欢迎进入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官方网站!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13985597713
文旅前沿
文旅前沿 您的位置:首页>>洞见文旅>>文旅前沿
湖南康养旅居发展思考
2025-09-30 1 返回列表
近年来,湖南康养旅居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一些康养旅居条件优越的地区,当地依托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丰富的新业态新场景、便利的区位交通条件、较大的市场需求,走出了特色路径。
据报道,湖南省避暑康养旅居联盟今年 6 月在郴州桂东县正式成立,联盟成员共同发布了《湖南避暑康养旅居联盟 —— 桂东宣言》,承诺将共建发展共同体、共塑省级品牌、共拓客源市场、共优服务标准、共促产业融合,构建全省避暑康养旅居发展新格局。这标志着湖南康养旅居产业发展再次迈出坚实步伐。
每年暑期,湖南像很多地区一样进入高温模式,空调房成了 “生存必需品”。然而,湖南广袤的山林间藏着的一批自带 “天然空调” 的清凉秘境,叠加戏水、美食、康养、研学、演出等一系列康养旅居特色活动以及诸多消费新场景,让大众可以暂时逃离城市的喧嚣和燥热、畅享潇湘清凉、体验山水人文之乐。
       
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是康养旅居的资源基础
01
湖南自然地理景观呈现 “三面环山、一面临水” 的 “不对称马蹄形” 格局,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盆地交错分布。东有罗霄山脉,南枕南岭,西倚武陵 — 雪峰山脉,被誉为 “湘南之巅” 的齐云峰、“亚洲第一氧吧” 的神农谷、“云端避暑” 的雪峰山等均位于这些主体山脉之上。
       
丰富的新业态新场景是康养旅居的添彩要素
02
长沙马王堆汉墓被誉为 20 世纪中国与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其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养生方》《导引图》等 16 篇简帛医书,具有重要的养生保健价值。苗族、土家族、瑶族等民族医药文化瑰宝,支撑了 “文化 + 康养” 新业态新场景的营造。另外,各地举办帐篷露营嘉年华和音乐季等夜间活动,营造了旅游消费场景,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
       
便利的区位交通条件是康养旅居的通行支撑
03
湖南被誉为交通领域的 “黄金十字路口”,截至 2024 年年底,湖南高速公路里程 8197 公里,比上年增加 668 公里,公路网密度为 114.97 公里 / 百平方公里,全面实现 “县县通高速、村村通硬化路”;高铁网络总长 2501 公里,京广、沪昆、渝厦、呼南等国家 “八纵八横” 高铁贯穿湖南,覆盖 14 个市州,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形成了 3 小时交通圈。
       
较大的市场需求是康养旅居的客源保障
04
长株潭都市圈 2021 年常住人口达 1484 万,家庭式、朋友式 “健康 + 休闲” 消费意愿增强。同时,60 岁以上老年人 “候鸟式旅居”“季节性康养” 成为新趋势。湖南凭借其优良的生态环境与更具性价比的成本优势,受到省内与大湾区居民的喜爱。据不完全统计,省内游客仍占据市场主体,长株潭城市群居民对周边康养旅居目的地的重游率高达 40%。桂东县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腹地,夏季平均气温 23℃,当地以 “避暑 + 健康疗愈” 为核心,持续擦亮 “中国氧都・旅居桂东” 品牌,吸引了大批粤港澳旅居游客。
诚然,湖南康养旅居产业蓬勃发展,但也应清楚地认识其高质量发展尚有不足之处,如初级化产品主导、品牌影响力有限、产业链存在短板、专业人才缺乏等。鉴于上述湖南康养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推进。
一是推动 “康养 + 旅居” 深度融合。依托海拔和气候差异、森林资源和湖湘医药,推出定制化养生课程、文化沉浸活动、自然教育、夜间娱乐等项目,为亲子家庭、青年人、中老年人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康养旅居服务。
二是打造差异化康养旅居品牌。充分利用现有地域文旅品牌知名度,有效嫁接康养旅居细分品牌。例如,张家界主打 “世界遗产 + 生态疗愈”,湘西州发展 “民族医药 + 文化体验”,衡阳南岳打造 “传统文化 + 森林康养”,形成 “一区域一特色” 的品牌矩阵。
三是完善康养旅居产业链条。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湘药资源转化、有机食材供应,研制康养旅居装备,开发康养国潮产品,鼓励野外徒步、室外太极等轻运动项目,形成 “吃住行游购养” 全链条服务。
四是补齐专业人才短板。支持省内外相关院校开设康养相关专业,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整合企业需求、高校资源与社会人才信息,搭建实习就业精准对接平台,实现学生实习、人才就业和涉旅单位用工需求精准化匹配。
       
强化政策支持,构建康养旅居发展保障体系
05
政策引导是产业发展的 “风向标” 与 “稳定器”。湖南需进一步完善康养旅居专项政策体系,从顶层设计层面为产业赋能。一方面,可出台《湖南省康养旅居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各市县发展定位、重点任务与时间节点,将康养旅居产业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推动各级政府形成工作合力。例如,对桂东、炎陵等避暑康养重点县,给予土地指标倾斜与税收优惠,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康养项目建设;对符合条件的康养企业,提供低息贷款、财政补贴等金融支持,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另一方面,需健全康养旅居服务标准体系。联合省文旅厅、卫健委、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制定《湖南康养旅居服务规范》,从住宿卫生、餐饮安全、医疗配套、应急保障等方面明确行业标准,填补当前产业发展中的标准空白。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康养旅居目的地进行星级评定,定期发布 “湖南康养旅居目的地榜单”,引导行业良性竞争,提升服务质量。此外,针对老年人、儿童等特殊群体,制定专项服务标准,如要求康养机构配备专业医护人员、设置无障碍设施,确保不同客群的旅居安全与舒适。
       
借力科技赋能,打造智慧康养旅居新模式
06
在数字化时代,科技是推动康养旅居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引擎。湖南可依托 “数字湖南” 建设成果,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融入康养旅居全链条,打造 “智慧康养” 新场景。
在健康监测方面,可联合省内科技企业开发 “康养旅居智慧手环”,为游客提供实时心率、血压、血氧等健康数据监测服务,数据同步至云端健康管理平台,由专业医生在线解读并提供个性化养生建议。例如,在张家界、南岳等重点康养景区,为入住游客免费提供智慧手环租赁服务,游客可通过手环预约景区医疗点服务、查询周边康养资源,实现 “健康监测 + 服务对接” 一体化。
在智慧服务方面,搭建 “湖南康养旅居云平台”,整合全省康养目的地、住宿餐饮、医疗资源、文化活动等信息,为游客提供 “一站式” 预订服务。平台可根据游客年龄、健康状况、兴趣偏好,智能推荐个性化旅居方案,如为老年人推荐 “湘西民族医药康养之旅”,为亲子家庭推荐 “长沙马王堆研学 + 森林自然教育之旅”。同时,利用 VR 技术打造 “云上康养展厅”,让游客通过虚拟体验提前感受目的地风光与康养项目,提升决策效率。
在智慧管理方面,运用大数据分析游客消费行为与市场需求变化,为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例如,通过分析大湾区游客的旅居偏好,针对性增加桂东、资兴等地至粤港澳的直达旅游专线;根据长株潭居民的重游率数据,优化周边康养目的地的活动策划,推出 “季度主题康养活动”,保持客源稳定性。
       
坚守生态底线,实现康养旅居可持续发展
07
生态是湖南康养旅居的核心竞争力,唯有守护好绿水青山,才能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湖南需坚持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理念,将生态保护贯穿康养旅居产业发展全过程。
一方面,严格把控项目开发准入门槛。在康养项目规划阶段,开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禁止在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布局高污染、高耗能项目。例如,雪峰山康养度假区在开发过程中,严格遵循 “不破坏山体、不砍伐古树、不污染水源” 原则,采用装配式建筑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回收系统,实现 “零污染排放”。
另一方面,推动生态资源价值转化。将生态保护与康养体验相结合,开发 “生态 + 康养” 产品。如在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推出 “森林浴疗愈” 项目,引导游客在负氧离子浓度高的区域进行慢走、冥想、瑜伽等活动,同时开设 “生态科普课堂”,让游客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此外,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在康养目的地周边培育有机蔬菜基地、中药材种植园,既为游客提供绿色健康的食材,又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实现 “生态保护 — 产业发展 — 民生改善” 良性循环。
       
深化区域协同,拓展康养旅居发展空间
08
湖南康养旅居产业发展需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加强与周边省份及重点城市群的协同合作,形成 “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的发展格局。
在省内协同方面,构建 “一核三带” 康养旅居发展格局。以长株潭都市圈为核心,打造 “都市康养休闲区”,重点发展城市公园康养、社区康养、医疗康养等业态,满足都市居民短途康养需求;以武陵 — 雪峰山脉为西线带,发展 “生态疗愈康养区”,依托张家界、湘西州的生态与民族文化资源,打造高端康养度假目的地;以罗霄山脉为东线带,发展 “避暑康养区”,整合桂东、炎陵、茶陵等地资源,形成 “夏季避暑、四季康养” 产业链;以南岭山脉为南线带,发展 “温泉康养区”,利用郴州、永州的温泉资源,结合湘南文化,打造温泉 + 文化 + 康养综合体。通过省内区域协同,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在跨省合作方面,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的对接。一方面,深化 “湘粤港澳” 康养旅居合作,建立客源互送、品牌互推、标准互认机制。例如,与广东省文旅厅合作推出 “湘粤康养旅居年卡”,持卡游客可享受两省重点康养目的地门票减免、住宿折扣等优惠;在深圳、广州等地举办 “湖南康养旅居推介会”,针对性推介桂东避暑、南岳康养等产品,吸引大湾区游客。另一方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康养产业发展,与湖北、江西等省份合作开发 “长江中游康养走廊”,联合推出 “跨省康养旅游专线”,如 “张家界 — 宜昌 — 恩施生态康养之旅”“南岳 — 庐山 — 黄山文化康养之旅”,拓展省外客源市场。
       
培育消费市场,激发康养旅居内需潜力
09
扩大消费是推动康养旅居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湖南需从消费群体培育、消费场景创新、消费政策引导三方面入手,激发市场内需潜力。
在消费群体培育方面,针对不同客群推出精准营销方案。对于老年人,重点推广 “候鸟式旅居”“社区康养旅居” 等产品,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 “康养旅居 + 保险” 套餐,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障与旅居服务;对于青年人,打造 “康养 + 运动”“康养 + 研学” 等新业态,如在雪峰山推出 “徒步露营 + 森林康养” 项目,在长沙推出 “马王堆养生文化研学 + 都市休闲” 产品,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对于亲子家庭,开发 “自然教育 + 亲子康养” 产品,如在神农谷开设 “亲子森林课堂”,让孩子在接触自然的同时,学习养生知识,满足家庭多元化需求。
在消费场景创新方面,推动康养旅居消费从 “季节性” 向 “全年化” 转变。除夏季避暑、冬季温泉等传统场景外,开发春季踏青康养、秋季赏秋康养等四季产品。例如,春季在常德桃花源推出 “桃花养生节”,开展桃花茶品鉴、中医养生讲座等活动;秋季在南岳衡山推出 “登高康养节”,组织游客登高赏秋、练习太极,打造 “四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 的消费场景。此外,拓展 “夜间康养” 场景,在康养目的地打造 “夜间养生集市”,销售中药材、养生食品等产品,举办中医理疗体验、民族歌舞表演等活动,延长消费时间,提升消费额度。
在消费政策引导方面,出台促进康养旅居消费的政策措施。例如,发放 “湖南康养旅居消费券”,通过政府补贴、企业让利的方式,降低消费者出行成本;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将职工疗养、团建活动与康养旅居相结合,允许职工使用工会经费参与康养旅居活动;探索 “康养旅居 + 信贷” 模式,与银行合作推出 “康养旅居消费贷款”,为消费者提供低利率、长期限的信贷支持,缓解消费压力。
       
结语
10
湖南康养旅居产业发展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广阔的市场空间与良好的政策环境,但也面临着产品初级化、品牌影响力不足、专业人才短缺等挑战。未来,需以 “融合、创新、绿色、协同” 为发展理念,通过推动 “康养 + 旅居” 深度融合、打造差异化品牌、完善产业链条、补齐人才短板、强化政策支持、借力科技赋能、坚守生态底线、深化区域协同、培育消费市场等举措,推动产业从 “规模扩张” 向 “高质量发展” 转型,将湖南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康养旅居目的地,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 “湖南力量”。

二维码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手机:13385115581 电话:13985597713 邮箱:2507604031@qq.com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中央商务区6栋16楼1-5号
Copyright © 2025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4018784号-1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3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