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官方网站!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13985597713
文旅前沿
文旅前沿 您的位置:首页>>洞见文旅>>文旅前沿
潮玩热对文博文创开发的启示思考​
2025-09-30 5 返回列表
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蓬勃发展的当下,潮玩经济的爆发式增长成为文旅消费领域一道醒目的风景线,其展现出的强大市场活力与传播力,为同属文创衍生品范畴的文博文创开发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观察样本与思考维度。
《浪浪山小妖怪》院线周边首日销售额轻松突破 700 万元,“潮玩第一股” 泡泡玛特上市首日市值便冲破千亿港元,2025 年上半年营收更是达到 138.8 亿元,同比增长 204.4%。热门潮玩产品引发消费者彻夜排队抢购,Molly、Labubu 等经典潮玩 IP 甚至成为跨境旅游中极具辨识度的 “行走文化符号”,这些数据与现象都直观地印证了潮玩经济的巨大能量。
与之相对,文博文创近年来同样发展迅猛,市场上也不乏口碑与销量双丰收的爆款产品。从故宫文创将厚重历史与现代生活巧妙结合推出的各类生活用品,到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引爆消费热潮,文博文创在文化传播与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当我们将其与 Labubu 等潮玩 IP 所展现出的现象级传播力、粉丝凝聚力以及持续的市场热度相比,不难发现,文博文创在品牌影响力、用户粘性以及商业变现能力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这不禁引发我们思考:潮玩与文博文创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创产品,二者是否存在本质性差异?文博文创在发展过程中,又能否直接复制潮玩经济的成功模式呢?要解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消费逻辑、群体特征以及价值内核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

01


潮玩与文博文创的本质差异
从美国经济学家索尔斯坦・凡勃伦《有闲阶级论》中的 “炫耀性消费” 理论,以及当下盛行的 “粉丝经济”“谷子经济” 的实践逻辑来看,潮玩与文博文创的本质差异十分显著。二者既非完全割裂、毫无关联,也不能简单等同、一概而论,其消费群体的构成与购买动机存在着天然的区别。
文博文创的“体验驱动”消费逻辑
对于购买文博文创的消费者而言,体验文化、感受历史魅力是其核心诉求。不同消费者的具体需求虽各有侧重,但都围绕着文化这一核心展开。有人为 “挖掘文物” 过程中的未知与探索乐趣买单,在亲手挖掘考古盲盒的过程中,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文明对话;有人希望借助文博文创为孩子进行生动的历史启蒙,让抽象的历史知识通过具象的产品变得可知可感;还有人会因为一款文创产品,主动去查阅背后相关文物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故事。就像有消费者分享道:“我从考古盲盒里挖出来个虎符,查了才知道它是古代调兵用的,这让我对古代军事制度产生了浓厚兴趣。” 消费者在购买和体验文博文创产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对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产生好奇与探索欲,进而主动去学习和了解相关知识,最终达到传播文化知识、传承历史文明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博文创的价值并非在于盲目追赶时尚潮流,而是在于以创新的形式和载体,让年轻人更愿意主动去了解文物背后承载的深厚历史与文化内涵。
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走红之时,众多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 “文物” 挖掘过程,配文诸如 “原来洛阳铲是这么用的”“这个文物在博物馆见过,没想到能亲手‘挖’出来” 等,这些真实的反馈恰恰生动体现了文博文创 “体验驱动” 的消费逻辑。即便在体验结束后,盲盒最终被闲置,但在整个参与过程中,消费者至少接触并了解了相关的历史知识,这本身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这种消费行为,源于消费者对文化体验的延伸需求,是对历史场景的模拟再现、对艺术审美的感知体验,或是对精神共鸣的 “二次捕捉”。购买者通过占有文博文创产品,延续了与特定文化之间的情感连接,而非像潮玩消费那样,单纯追求产品的稀缺性或其在社交场合中所具备的社交价值。
当然,要真正领略文博文创产品的魅力,喜爱文博文创的消费者往往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与审美基础。如果外国游客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 “龙纹” 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缠枝纹” 寓意着生生不息和富贵绵长,也未能领会 “祥云纹”“海水江崖纹” 中所承载的江山永固、国泰民安的美好祈愿,那么故宫推出的带有这些传统纹样的领带、丝巾、摆件等文创产品,在他们眼中很可能仅仅是寻常的饰品,难以体会到产品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底蕴与精神精髓。同样,要认识和欣赏敦煌壁画文创所蕴含的独特美学价值,也需要建立在对佛教艺术、敦煌文化以及色彩学的基础认知之上。以敦煌壁画中的 “九色鹿” 为例,它以超凡脱俗的姿态,凭借超越物质欲望的精神纯洁,向人们传递着舍己为人、言而有信、慈悲仁善等普世价值观。它不仅在精神层面引导观者向善避恶,更成为人们心中理想人格的化身以及精神寄托的重要载体。
潮玩的“符号驱动”消费逻辑
与文博文创的 “体验驱动” 不同,在潮玩消费群体中,追求潮流文化、彰显个性与自我风格是其核心的消费动机。潮玩消费者的行为带有显著的 “符号驱动” 特征,也就是说,他们通过对特定潮玩产品的选择与拥有,来完成自我品位、生活态度的对外传递与表达。这种消费倾向,从本质上讲,是借助潮玩产品所承载的符号意义,完成个人身份标识与圈层归属的确认。而潮玩的商业模式,恰好精准地捕捉并充分利用了消费者的这一心理特点。
商家通过设置隐藏款和限量款,并将其抽中概率定得极低,以此来制造产品的稀缺性,进而在消费者群体中形成一种 “圈层等级”。拥有隐藏款的消费者会被视为 “资深玩家”,在潮玩圈子里拥有更高的话语权和地位;而普通收藏者为了提升自己在圈子中的等级,获得更多认可,就需要持续投入时间、金钱去收集更多、更稀有的潮玩产品,向着更高的圈层层级进阶。这种通过占有稀缺符号来彰显自身地位的逻辑,在 “粉丝经济”“谷子经济” 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当明星在社交平台上晒出某款潮玩产品后,粉丝们为了赢得圈内其他粉丝的认可,甚至不惜以数倍于原价的高价抢购相关的稀有款产品。在他们看来,拥有这样的产品,便等同于拥有了 “跟得上潮流”“有审美品位”“与偶像同频” 的身份标签。
更进一步来看,年轻人为了抢购 Labubu 联名款潮玩而凌晨排队守候,游客为了获得特定的潮玩玩偶而专门规划专属的行程路线,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在 “消费时间”,通过这种方式来彰显自身拥有 “可自由支配的金钱与时间” 的群体性差异。因此,这类潮玩消费的核心价值,与其说是在于商品本身的实用功能或工艺价值,不如说在于其承载的身份象征意义。同时,潮玩产品也精准地迎合了消费者对情绪价值的深层需求,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潮玩可爱的造型、独特的设计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心理上的慰藉与愉悦,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不过,我们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潮玩的核心终究还是要落回到产品本身。当剥离了明星带货、资本炒作等外部因素的加持后,一个潮玩 IP 能否真正站稳脚跟、长久发展,关键在于其是否能够与消费者产生真正的情感共鸣。比如,潮玩的造型设计是否能够精准戳中消费者的审美偏好,产品背后是否有像 “治愈情绪” 这样能够触动人心的小切口故事,而不是单纯依靠制造稀缺性来营造虚假的热度。

02


潮玩热对文博文创开发的启示
这一点恰恰给文博文创的开发带来了重要启示:文博文创不必过分纠结于 “能否做时尚”“能否像潮玩一样吸引年轻群体”,其独特的优势正在于 “有文化根基”。文博文创产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具备连接古今、传递古老文明的强大力量。三星堆盲盒中的青铜神树文创,其背后暗含着古蜀人对天地宇宙的浪漫想象与深刻思考;苏轼《定风波》主题文创,向人们传递的是中国文人 “一蓑烟雨任平生” 的豁达、乐观与坚韧的生命态度。这些文博文创产品所承载的文化基因,经过数千年历史的沉淀与洗礼,已经深深融入民族精神之中,其蕴含的象征意义不仅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反而会随着人们对其解读的不断深入,愈发彰显出厚重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力量。
从本质层面来看,潮玩凭借稀缺性营销、圈层运营等模式所创造的商业 “神话”,难以完全复制到文博文创领域,二者在价值逻辑上的根本差异,决定了它们的发展路径必然有所不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博文创不能从潮玩的成功经验中汲取养分。相反,对于文博文创而言,潮玩经济的成功经验中有诸多可借鉴之处,能够为其创新发展提供思路。
借鉴“社交货币”设计思路,增强互动性与话题性
首先,文博文创可以借鉴潮玩 “社交货币” 的设计思路,在产品开发中注重增强互动性、趣味性与话题性。潮玩之所以能够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具备成为 “社交货币” 的属性,消费者愿意主动分享自己与潮玩相关的体验与故事。文博文创可以从中获得启发,例如推出文物修复体验盲盒,让消费者在亲手参与文物修复的互动过程中,不仅能深入了解文物保护知识,还能产生强烈的参与感与成就感,进而愿意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体验,形成自发的传播效应,在互动中实现文化的有效传播。
拓展多元消费场景,扩大受众覆盖面
其次,文博文创可以充分利用文化和旅游场景的天然传播力,进一步拓展产品的展示与售卖渠道。目前,文博文创的主要销售场景集中在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博单位内部,虽然能够精准触达对文化有浓厚兴趣的群体,但受众覆盖面相对有限。未来,文博文创可以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布局范围,在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以及公共交通枢纽空间、免税店等多元场景中,增设 “文化体验站”。这些 “文化体验站” 不仅可以展示和售卖文博文创产品,还可以设置文化体验项目,如传统工艺制作体验、文物知识科普互动等,形成覆盖不同消费场景、兼具文化传播与体验功能的服务网络。这样一来,能够让更多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在日常出行或旅游过程中接触到文博文创产品,有效降低消费者的认知门槛,扩大文博文创的受众群体。
学习系统化IP运营策略,构建完善IP生态链
最后,文博文创可以学习潮玩 IP 系统化运营的科学策略,构建完善的 IP 生态链。潮玩行业之所以能够打造出 Molly、Labubu 等具有强大影响力的 IP,关键在于其采用了系统化的 IP 运营策略,从 IP 形象的设计、故事的创作,到产品的开发、市场的推广,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文博文创拥有丰富的文物 IP 资源,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故事,这是文博文创的独特优势。文博文创可以以文物 IP 为核心,将衍生故事创作、多元产品开发与精准化传播有机融合。例如,围绕某一重点文物 IP,不仅开发各类生活用品、装饰摆件等文创产品,还可以创作相关的动画、漫画、短视频等内容产品,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旅游宣传渠道等进行精准传播,让文物 IP 以更加生动、多元的形式走进大众视野,构建起兼具文化深度与传播活力的 IP 生态链,提升文博文创 IP 的影响力与生命力。
说到底,文博文创与潮玩经济在核心属性上存在本质不同,这就决定了它们的运营逻辑与生态构建也会存在显著差异,潮玩的商业模式无法直接照搬到文博文创领域。但文博文创在坚守自身文化属性、不违背文化传播初衷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合理借鉴潮玩经济中 “圈层运营”“稀缺性营销” 等有效的方法。
比如,文博单位可以建立文化爱好者社群,通过定期举办文创设计大赛、创意市集、主题展览展示、文化沙龙对话等活动,增强与社群成员之间的互动与联系,培养消费者对文博文创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在产品开发与合作方面,可以将跨领域联名转化为 “文化 +” 合作模式,联动非遗技艺传承人,推出融合非遗技艺与文物元素的文创产品;与地方文旅部门合作,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文化与文物元素的旅游文创产品,实现文化资源的整合与优势互补。
文博文创的发展,关键在于要守住文化之 “根”,深刻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确保文创产品能够准确传递文化价值;同时,要善用创意之 “翼”,结合现代设计理念、科技手段以及市场需求,不断创新产品形式与运营模式。只有这样,文博文创才能走出一条既区别于潮玩、又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独特发展路径,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维码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手机:13385115581 电话:13985597713 邮箱:2507604031@qq.com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中央商务区6栋16楼1-5号
Copyright © 2025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4018784号-1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3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