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官方网站!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13985597713
文旅前沿
文旅前沿 您的位置:首页>>洞见文旅>>文旅前沿
旅游标识翻译的思考:从错误频发看提升之路
2025-09-30 2 返回列表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 “诗和远方” 双向奔赴的当下,景区、博物馆等旅游场所作为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其文字信息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至关重要。大到景区指示牌、博物馆说明牌,小到门票、留言簿,片言只字,皆是旅游目的地的 “脸面”。然而,近期景区、博物馆等旅游场所文字差错 “事故” 频发,尤其是旅游标识翻译错误屡见不鲜,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这些错误不仅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也损害了景区乃至国家的文化形象。因此,深入思考旅游标识翻译问题,探寻有效的改进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奇奇怪怪的差错:旅游标识翻译错误面面观
(一)拼音与单词拼写错误
前不久,有网友发帖称,在贵州省平塘县下高速后看到一处景区指示牌存在翻译错误,“中国天眼” 的英文翻译中,“China” 被误写为 “Ching”,“甲茶景区” 的拼音 “Jia” 也被错写成 “Ja”。这样的错误令人咋舌,“China” 作为国家名称的标准英文表述,出现如此低级的拼写错误,实在不应该。而 “Jia” 错写为 “Ja”,也反映出对拼音规范的忽视。这类错误看似简单,却极大地影响了景区的专业形象,让游客对景区的管理水平产生质疑。

(二)历史文化常识错误
在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历史文化常识错误时有发生。近期,一网友在参观湖南博物院时发现,其专题展览中的一处说明将 “清嘉庆” 误写为 “清嘉靖”。嘉庆和嘉靖是两个不同朝代的年号,这样的错误混淆了历史时期,容易误导观众对展品年代和历史背景的理解。又一网友发帖质疑上海博物馆内元代画家张渥的人物简介,称《九歌图卷》标牌显示张渥 “祖籍江苏淮南”。如果博物馆写的是古代地名,则当时没有 “江苏”;如果是现代地名,则淮南当属安徽。这些错误反映出在对历史文化内容进行翻译和展示时,缺乏对相关知识的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
(三)语法与表达错误
除了拼写和常识错误,语法与表达错误也较为常见。西安博物院的观众留言簿上,英文部分出现了多处单词拼写错误,比如将 “looking” 误写为 “loking”。这不仅影响了留言簿的美观,也降低了博物院在游客心中的专业形象。此外,一些景区的翻译表述生硬、不符合英语语言习惯,如将 “家庭卫生间” 通过翻译软件译为 “Family Bathroom”,而相关国家标准已对 “家庭卫生间” 提供了标准图形和标准英文 “Family Restrooms”。这类错误使得翻译无法准确传达信息,给外国游客带来理解上的困难。
(四)信息不一致错误
在一些景区,还存在同一景区相关信息在不同材料中不一致的问题。例如,景区简介、景观说明、游乐设施说明等对同一事物的描述或翻译存在差异。这会让游客感到困惑,不知道该以哪个信息为准,影响游客对景区信息的获取和理解,降低了景区信息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2

环环相扣的流程:旅游标识翻译错误产生的原因剖析
(一)工程或服务外包导致监管不力
在李庆雷看来,部分景区、博物馆和交通导向标志出现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工程或服务外包。甲方对承包单位的资质与能力审核不严,对承包单位交付的标志牌、展板、门票等产品质量把关不严。以景区标志牌为例,其设计制作须经过前期需求沟通、组织考察调研、确定合作模式、提供设计方案、景区组织会议讨论并确定方案、收集整理文字信息、文字翻译校审、排版设计、景区或主管部门审核内容、标牌加工制作、成品检查、运输安装、竣工验收等多个步骤,涉及景区、设计公司、制作公司、景区主管部门等方方面面。在这个复杂的流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最终的标识翻译出现错误。而由于外包关系,甲方可能无法对每个环节进行细致的监督和管理,从而使得错误有了可乘之机。
(二)信息收集环节不严谨
景区标志牌的错误一般容易出现在信息收集、文字翻译、排版设计等前期工作阶段。基础文件若出现错误,在后期几百页的制作文件中很难发现。在信息收集阶段,景区资料一般来源于书籍、旧标志牌等。资料员常常先拍照存档,然后通过截屏识别的方式提取文字,清晰度较差的图片截屏后就容易出现信息错误,如 “a” 和 “g”、“摩” 和 “麾” 等相近的信息容易混淆。为避免信息采集出错,须由多个资料员对文档信息进行审核,通过采集、校对、易错复查等步骤减少错误。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景区可能为了节省时间和成本,简化了信息收集和审核流程,导致错误信息进入后续环节。
(三)文字翻译专业性不足
在文字翻译阶段,因语法不同、语言习惯不同,可能会出现译文生硬、表达错误等问题。若使用翻译软件、AI 软件等工具,有时也会翻译不准确。例如,“家庭卫生间” 通过翻译软件译为 “Family Bathroom”,但相关国家标准已对 “家庭卫生间” 提供了标准图形和标准英文 “Family Restrooms”,翻译软件、AI 软件目前还无法全面引用现行标准中已有的内容。此外,景区标志牌的信息与本地历史文化相关,虽然有译写标准规范,也需聘请专业的翻译公司协作完成。但一些景区为了降低成本,往往选择让 “略懂英文” 的员工进行翻译,或者直接使用翻译软件,导致翻译质量无法保证。
(四)缺乏有效的审核校对机制
从景区、博物馆等旅游场所文字差错 “事故” 频发可以看出,其在翻译完成后的审核校对环节存在明显不足。很多错误只要经过认真审核,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然而,部分景区和博物馆没有建立起严格的审核校对流程,或者虽然有相关流程,但执行不严格,导致错误信息最终呈现在游客面前。例如,一些景区在制作门票时,对文字内容的审核不够重视,没有邀请专业的语言文字工作者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把关,从而出现了错别字、姓名错误、年号错误等多种问题。

3

“咬文嚼字” 的标准:旅游标识翻译的规范依据
(一)法律法规层面的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了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为旅游标识的语言文字使用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该法明确要求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这其中自然包括景区指示牌、博物馆说明牌等旅游场所的文字标识。这一法律规定旨在保障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维护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严肃性,确保旅游标识能够准确、清晰地传达信息。
(二)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
《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第 3 部分 “旅游” 规定了旅游服务领域英文翻译和书写的相关术语和定义、翻译方法和要求、书写要求。例如:“山、河、湖等地名应当使用汉语拼音拼写。对外服务中需要用英文予以解释的,山一般用 Mountain 或 Hill 解释;已经习惯使用 Mount 的可沿用。” 这一标准为旅游标识的英文翻译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涵盖了旅游场所中常见的各类信息的翻译规范,有助于统一翻译标准,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每年对等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进行监督、暗访、抽查、复核,评分细则中均对景区导览系统标志牌提出了要求。例如,今年 3 月 1 日正式实施的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在 5A 级旅游景区 “导览系统” 部分规定:“全景图、导览图、街区导向图、信息索引标志、位置标志、导向标志、安全标志、行为指示标志、说明类(景区简介、景观说明、游乐设施说明等)标志应设置合理,内容准确,译文精准,图文清晰,造型美观,有艺术感和文化气息,与景观环境相协调,维护完好。” 这一标准将旅游标识的质量与景区的等级评定挂钩,促使景区重视标识翻译等导览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博物馆方面,《博物馆条例》规定,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应 “采用多种形式提供科学、准确、生动的文字说明和讲解服务”。《文物展品标牌》规定,展品标牌内容应 “通过科学真实、具体可靠的语言和配图为观众提供展品所蕴含的信息,帮助观众使用展品的相关配置工具。标牌的语言文字,如汉语中的简化字、异体字、碑别字、古文字及注音,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英语及其他语种的使用都有相应的要求和标准”。《博物馆展览内容设计规范》也提出了 “科学原则”,要求博物馆展览内容设计 “体现本领域先进和稳定的知识体系,坚持科学性和客观性,以科研成果作为展览学术支撑,准确揭示展品内涵,尊重历史事实,杜绝主观臆造”。这些标准从不同角度对博物馆内的文字标识,包括翻译内容,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以确保博物馆能够准确地向观众传播文化知识。

4

提升旅游标识翻译质量的策略与建议
(一)加强对外包服务的管理
景区、博物馆等在选择外包服务单位时,要对其资质进行严格审核。不仅要考察其在设计、制作等方面的能力,还要重点关注其在文字处理,尤其是翻译方面的专业水平。可以要求承包单位提供相关的成功案例、专业人员资质证明等材料,以评估其是否具备承担旅游标识翻译和制作工作的能力。对于涉及历史文化、专业术语等复杂内容的翻译,应优先选择具有相关领域经验的专业公司。
甲方应建立对外包服务的全程监督机制,从信息收集、翻译、排版设计到最终制作完成,每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把关。可以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由景区工作人员、语言文字专家、历史文化学者等组成,定期对承包单位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在翻译阶段,监督小组要对翻译初稿进行仔细审核,提出修改意见,确保翻译内容准确无误。同时,要加强与承包单位的沟通,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避免错误积累。
在签订外包合同中,要明确质量责任和奖惩措施。如果承包单位交付的产品出现文字差错等质量问题,应按照合同约定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如扣除一定比例的款项、返工重做等。对于能够高质量完成任务的承包单位,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奖金、优先合作权等,以激励承包单位提高工作质量。
(二)优化信息收集与翻译流程
在信息收集阶段,要采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对于来源于书籍、旧标志牌等的资料,资料员在截屏识别后,要进行仔细的人工核对,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对于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应查阅权威的历史文献进行核实,避免因资料不准确而导致错误。同时,可以建立信息数据库,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便于后续的查询和使用,也有利于对信息的准确性进行长期跟踪和维护。
景区和博物馆应重视翻译工作的专业性,尽量聘请专业的翻译公司或具有丰富经验的翻译人员进行旅游标识的翻译。在选择翻译人员时,要考察其专业背景、翻译经验以及对旅游和历史文化领域的了解程度。对于涉及专业术语、历史典故等内容的翻译,翻译人员应进行深入研究,确保翻译准确且能传达其文化内涵。同时,要加强对翻译人员的培训,使其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翻译标准和规范,提高翻译质量。
翻译完成后,要引入多方审核机制。除了翻译公司内部的审核外,景区或博物馆还应邀请语言文字专家、相关领域学者、外国友人等进行审核。语言文字专家可以从语法、词汇、表达等方面进行把关,确保翻译符合语言规范;相关领域学者能够对历史文化内容的准确性进行审核,避免出现常识性错误;外国友人则可以从母语使用者的角度,检查翻译是否自然、易懂,符合英语语言习惯。通过多方审核,最大限度地减少翻译错误。
(三)强化审核校对与质量控制
景区、博物馆等要建立严格的审核校对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审核责任人和审核标准。在排版设计完成后,要进行多次校对,包括文字内容校对、格式校对、翻译校对等。可以采用 “三审三校” 制度,即初审、复审、终审和一校、二校、三校,确保每个环节都经过认真审核。在审核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如错别字、标点符号、翻译准确性、信息一致性等。对于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录并反馈给相关人员进行修改,修改后要再次进行审核,直至无误。
在智能化时代,可以利用技术手段辅助审核工作。例如,引入专业的文字校对软件,对标识中的文字内容进行初步筛查,检测是否存在错别字、语法错误等问题。同时,利用翻译记忆软件,对翻译内容进行比对,确保相同或相似的内容翻译一致。此外,还可以建立旅游标识翻译案例库,将优秀的翻译案例进行整理归档,供后续翻译和审核参考,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景区和博物馆要加强对旅游标识翻译质量的控制,定期对已投入使用的标识进行检查,收集游客的反馈意见。可以在景区或博物馆内设置意见箱,或者通过线上调查问卷等方式,鼓励游客对发现的文字差错进行反馈。对于游客反馈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核实和整改,并将整改结果反馈给游客,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同时,要对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完善审核校对和质量控制体系。
(四)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与意识
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景区协会、博物馆协会等应定期组织针对旅游标识翻译和制作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语言文字规范、翻译技巧、历史文化知识、旅游行业相关标准等。通过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旅游标识的翻译和制作工作。同时,鼓励从业人员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提升自身的职业水平。
除了专业技能培训,还要加强对从业人员文化与责任意识的培养。旅游标识不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从业人员要深刻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对文化的敬畏之心和对工作的责任感。在工作中,要注重细节,严谨认真,确保每一个标识都能够准确传达信息,展现旅游目的地的文化魅力。可以通过开展文化讲座、职业道德教育等活动,提升从业人员的文化与责任意识。
景区、博物馆等要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翻译和文字处理人才。对于在旅游标识翻译和制作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要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如奖金、荣誉证书、晋升机会等。同时,为从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鼓励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旅游标识翻译质量的提升贡献力量。

5

结语
旅游标识翻译作为旅游文化传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和游客的体验。从当前旅游场所文字差错 “事故” 频发的现状来看,旅游标识翻译在工程外包管理、信息收集与翻译流程、审核校对机制以及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然而,通过加强对外包服务的管理、优化信息收集与翻译流程、强化审核校对与质量控制以及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与意识等一系列策略的实施,我们有信心提升旅游标识翻译的质量,让旅游标识成为展示旅游目的地文化魅力的亮丽名片。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精准、规范且富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标识翻译,不仅能够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也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鉴。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旅游标识翻译问题,持续努力,不断完善,为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二维码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手机:13385115581 电话:13985597713 邮箱:2507604031@qq.com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中央商务区6栋16楼1-5号
Copyright © 2025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4018784号-1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3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