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官方网站!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13985597713
文旅前沿
文旅前沿 您的位置:首页>>洞见文旅>>文旅前沿
博物馆文创与消费热潮的奇妙碰撞
2025-09-22 10 返回列表
这个暑期,文化消费市场被一股来自博物馆的力量点燃。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文创及周边收入突破 4.4 亿元,成为现象级案例;湖北省博物馆 “蒜鸟” 系列卖断货,甘肃省博物馆 “绿马” IP 持续圈粉,全国多地博物馆文创频频 “爆单”。这场博物馆文创与消费热潮的奇妙碰撞,不仅让千年文明以全新姿态走进大众生活,更折射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旺盛生命力,为文化传承与消费市场发展带来双重启示。



01




文创产品:连接千年文明与大众生活的 “文化使者”
在社交媒体上,关于博物馆文创的分享随处可见。网友 “阿楚” 发布的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中心视频里,镜头对准快空的 “蒜鸟” 挂件货架,工作人员忙着从纸箱中补货,背景里游客询问 “蒜鸟还有吗” 的声音此起彼伏。这款造型憨萌的 “蒜鸟” 挂件,以清新青绿色调为基底,让 “蒜鸟” 手持越王勾践剑或是吴王夫差矛,将威武与可爱巧妙融合,一经推出便成为爆款。湖北省博物馆文创发展部主任王亮介绍,“蒜鸟” 系列是今年暑期的 “黑马”,最高峰单日卖出 2400 件,上线 3 个月销量破 9 万件,日均销量也达 1000 多件。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款产品未进行 “硬推广”,全靠游客自发传播,“很多人看了网友分享的视频来买,这种带真实体验的传播,比我们自己说管用多了”。除 “蒜鸟” 系列外,该馆战国曾侯乙编钟系列文创同样热门:发光编钟冰箱贴一敲就亮,编钟冰淇淋一天能卖上千份,这些文创产品让游客在实用与趣味中,感受到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河南博物院的文创商店里,珐琅镶玉葫芦冰箱贴也引发抢购热潮。工作人员介绍,这款冰箱贴每天能卖上千件,不少游客看完展后专门前来购买。它以清代珐琅镶玉葫芦文物为原型,通过锌合金浮雕与烤漆工艺精细还原文物细节,顶部藤蔓蜿蜒的造型和花叶图案既源自文物,又经过现代设计升华,兼顾了文化质感与实用价值。网友 “王先生逛展” 在评价中附上冰箱贴照片,感叹道:“细节特别精美,还有传统工艺的质感。这种实用又有文化感的文创,谁能不爱?”
此外,甘肃省博物馆的 “绿马” IP 系列凭借可爱的造型和吉祥的寓意圈粉无数;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的蜀锦产品,将千年蜀锦工艺融入现代生活用品,尽显东方美学;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大立人和黄金面具文创,让神秘的古蜀文明变得触手可及。这些文创产品纷纷出现在网友的推荐名单中,成为暑期旅游市场的 “抢手货”。隔着屏幕,人们都能感受到博物馆文创的热度,而这些文创产品也成为名副其实的 “文化使者”,打破了博物馆与大众之间的距离,让千年文明真正走进日常生活。



02




研发模式升级:从 “单点爆款” 到 “体系化研发” 的跨越
暑期众多博物馆文创的 “出圈” 并非偶然,而是博物馆对馆藏文化深度挖掘、对地方特色精准把握,以及研发模式从 “单点打造爆款” 向 “体系化研发” 转变的必然结果。这种转变让文创产品不再是孤立的商品,而是成为系统传播文化的 “载体”,为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们是地方性博物馆,不贪大求全,就聚焦荆楚文化的核心 IP,把这些‘家底’做深做透,才能做出有辨识度的产品。” 王亮的这番话,道出了湖北省博物馆文创研发的核心思路。由于文创发展部人数较少,为实现 “小团队办大事”,博物馆每年年初就确定研发方向,联合专业设计团队合作开发产品。在合作过程中,博物馆牢牢把握文化准确性方向,合作方负责技术落地,既保证了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核不偏离,又提升了产品品质。王亮坦言:“现在产品的热销也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之前我们做过不少尝试,一直在贴近消费者需求,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不仅如此,今年暑期,湖北省博物馆还启动了 “文创雅集” 项目,无偿为大学生提供文创销售渠道和商家对接机会。湖北省内大学生带着基于荆楚元素设计的文创产品参加雅集,博物馆不仅提供场地和宣传支持,还邀请合作商家考察,助力优秀作品落地转化。目前,已有 10 多所高校的 20 多个学生团队参与该项目,这一举措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更为湖北省博物馆的文创研发注入了新鲜活力,让荆楚文化在年轻一代的创意中焕发新的生机。
三星堆博物馆的文创产业则实现了从基础旅游商品到多维度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三星堆博物馆在售文创产品超 2700 种,品类年更新率超 30%,年销售额过百万元的产品达 30 多类。三星堆管委会产业发展部部长何清介绍,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关键在于形成了 “管委会牵头、博物馆授权、公司运营” 的成熟模式。这种模式明确了各方职责,充分发挥了管委会的统筹协调作用、博物馆的文化资源优势以及公司的市场运营能力,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如今,三星堆博物馆已实现文创年销售破 2 亿元、IP 授权破千万元的亮眼成绩。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古蜀文明的魅力,三星堆最近还推出了面向外国及港澳台游客的离境退税服务,让他们能更便捷地将 “三星堆记忆” 带回家,进一步扩大了文创产品的文化传播范围。
上海博物馆的成功则得益于 “展览 + 文创” 的深度绑定模式。在《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期间,上海博物馆推出了 1200 余款相关文创产品,涵盖文具、摆件、服饰、家居用品等多个品类,覆盖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最终销售总量超 300 万件。在上海博物馆的运营理念中,文创产品不是 “展览的附属品”,而是 “展览的延伸”。通过文创产品,游客的 “文化记忆” 得以延续,配合展览打造的 “一站式” 文旅体验,不仅让游客更深入地感受古埃及文明,还成功带动城市综合消费额超 350 亿元,实现了文化传播与经济带动的双重效益。



03




守正创新: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 “双向统一”
暑期博物馆文创的热销,为博物馆文创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诸多启示。然而,如何让 “出圈” 变为 “长红”,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统一,成为摆在博物馆从业者和业内专家面前的重要课题。
“博物馆文创的核心,是‘文化为魂,实用为基’。”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王兆峰的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同。他指出,当前有些博物馆在文创发展过程中,存在跟风模仿、忽略文化内涵的问题。这些博物馆盲目追逐爆款,缺乏对自身馆藏文化的深度挖掘,推出的文创产品没有独特的文化特色,最终只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对此,王兆峰建议,博物馆应深耕自身馆藏资源,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内涵,让文创产品 “有文化、有温度”;同时,要密切关注游客需求,尤其是年轻人的审美取向和使用习惯,在保证文化内核的前提下,让文创产品既 “好看” 又 “好用”,真正满足大众的生活需求。
“提升观展体验与文创的联动性,也是关键。” 王兆峰进一步补充道。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博物馆可以借助数字技术、互动装置等现代化展示手段,增强展览的吸引力和参与感。例如,通过 VR 技术让游客 “穿越” 到古代,亲身体验历史场景;通过互动游戏让游客在趣味中了解文物知识。同时,将文创产品与展览内容更紧密地结合,比如在展览中设置文创体验区,让游客在参观过程中就能近距离接触、体验文创产品,了解文创产品与文物的关联。这种 “体验式” 互动,能让游客更直观地理解文创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提升购买意愿,实现观展与消费的良性互动。
跨界合作是博物馆文创推陈出新的重要路径。“博物馆的优势是文化资源,企业的优势是技术和市场,两者结合才能做出优质文创。” 王亮结合湖北省博物馆的实践经验说道,“我们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开放合作,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通过与不同领域的企业合作,博物馆可以将文化资源与先进技术、市场渠道相结合,拓展文创产品的品类和受众。王兆峰也建议,博物馆可以与知名品牌、设计师、艺术家合作,推出 “联名款” 文创。比如湖北省博物馆与服装品牌合作推出楚纹服饰,将荆楚文化元素融入现代服饰设计;甘肃省博物馆与美妆品牌合作推出敦煌色系口红,让敦煌文化以美妆产品的形式走进年轻女性群体。借助品牌的影响力,博物馆文创能够扩大受众面,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更重要的是,博物馆文创要始终坚持 “社会效益优先” 的原则。“文创不是‘赚快钱’的工具,而是传播文化的‘桥梁’。” 王亮强调,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在发展文创产业时,必须平衡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能为了追求销量而 “曲解” 文化。当前,市场上存在一些不良现象,部分文创产品为了迎合市场需求,随意篡改文物造型、编造历史故事,这种行为不仅会误导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历史文化的认知,还会损害博物馆的公信力,对文化传承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博物馆在文创研发过程中,要坚守文化底线,确保每一款文创产品都能准确传递历史文化信息,真正发挥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作用。
这个暑期,博物馆文创的持续 “霸屏”,让人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强大生命力。这场由文创掀起的夏日狂欢,不仅让博物馆从以往 “高冷” 的文化场所,转变为城市文旅新地标,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更印证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碰撞出的无限可能。文明的传承,从来不是枯燥的知识灌输,而是藏在每一次会心一笑的共鸣里,藏在人们对文创产品的喜爱中,藏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之间。未来,随着博物馆文创产业的不断发展完善,相信会有更多优秀的文创产品涌现,让千年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维码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手机:13385115581 电话:13985597713 邮箱:2507604031@qq.com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中央商务区6栋16楼1-5号
Copyright © 2025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4018784号-1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3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