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官方网站!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13985597713
文旅前沿
文旅前沿 您的位置:首页>>洞见文旅>>文旅前沿
《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解读
2025-09-22 8 返回列表
微信图片_2025-09-22_083620_208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策文件,首次明确将 “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 列为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的核心方向。从实践层面看,当前 “赛事引流、旅游变现” 的消费模式已初步成型,如云南大理环洱海自行车赛、贵州 “村 BA” 等案例,均体现出体育赛事对旅游消费的拉动作用,而《意见》的出台则为这一融合趋势提供了制度保障与发展指引,进一步推动 “体育 + 旅游” 从自发探索走向系统化、规模化发展。
01
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现实基础与政策导向
(一)融合发展的现实特征
消费场景重构:传统旅游以 “观光游览” 为核心,当前已逐步转向 “赛事参与 + 休闲体验” 的复合型场景。以马拉松赛事为例,2024 年无锡马拉松通过发放涵盖景区、餐饮、住宿、购物的消费券,直接带动周边产业增收 5.05 亿元,同比增长 78.2%,印证了 “赛事 IP + 旅游消费” 的协同效应。
群体边界模糊:“参赛即旅游”“观赛即出游” 成为新趋势。如上海 F1 中国大奖赛吸引 22 万人次观赛,其中 15.25% 为境外观众,且超 80% 境外观众在观赛后延伸开展上海及周边城市深度游,实现 “观赛群体” 向 “旅游群体” 的转化。
消费模式升级:“一日观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多人消费” 的模式逐步普及。少儿赛事、群众体育活动等场景中,家属陪同消费占比显著提升,形成 “赛事核心消费 + 旅游衍生消费” 的叠加效应。
(二)《意见》的核心导向
《意见》围绕融合发展提出三大关键举措:一是推动 “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强化商业综合体、景区等空间的体育功能植入;二是支持 “商旅文体健联动”,促进赛、展、节、游一体化谋划;三是开放道路、水域等公共资源,鼓励依托自然资源发展山地户外、水上运动等业态,为融合发展提供空间与资源支撑。
02
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关键实践路径
(一)空间重合优化:构建 “体育 + 旅游” 空间载体
存量空间改造:挖掘现有旅游空间的体育功能,推动景区与赛场兼容、游步道与赛道联通。典型案例为浙江莫干山,通过将山间道路改造为徒步道、骑行绿道,引入山地自行车赛等赛事,实现 “观光景区” 向 “体育旅游目的地” 转型,年接待体育旅游游客量同比提升 40%。
增量空间拓展:依托公共资源与城市闲置空间打造新载体。一方面,开放水域、道路等公共资源,如部分城市利用河流资源建设皮划艇体验基地,实现 “公共空间体育化改造”;另一方面,盘活城市 “金角银边”,将闲置厂房改造为室内攀岩馆、篮球馆等,丰富城市体育旅游场景。
(二)群体重叠扩容:推动 “赛事群体” 向 “旅游群体” 转化
赛事 IP 引流:依托国际性、区域性重大赛事提升目的地吸引力。如 2025 年哈尔滨亚冬会、粤港澳全运会等赛事,已提前带动目的地酒店预订量、旅游搜索量增长,形成 “赛事预热 + 旅游提前布局” 的联动机制。转化机制建设:通过政策工具推动群体转化。一是推出 “赛事 + 景区” 联票、赛后旅游套餐等产品,降低旅游消费门槛;二是完善配套服务,如广州足球赛事周边设置旅游咨询点,提供路线规划、酒店预订等服务,提升群体转化效率;三是强化线上传播,鼓励游客分享 “观赛 + 旅游” 攻略,形成口碑效应。
(三)服务迭代升级:提升融合发展的服务保障能力
基础设施统筹:针对 “赛事人流 + 旅游客流” 叠加需求,优化交通、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配置。如重大赛事期间开通 “赛场 - 景区” 直达接驳车,增设临时停车场,联动餐饮企业推出 “赛事专属套餐”,缓解供需矛盾。
服务标准细化:区分参赛、观赛、旅游三类群体需求,制定差异化服务标准。例如,为参赛群体提供行李寄存、赛后恢复等专业服务;为旅游群体提供赛事解说、观赛指南等配套服务,提升整体体验感。
应急能力建设:建立 “赛事 + 旅游” 应急保障机制,针对交通拥堵、餐饮供应不足等问题制定预案,避免因服务短板影响消费体验。
03
融合发展的未来方向与建议
强化区域协同:依托区域自然资源与赛事 IP,打造跨区域体育旅游线路。如结合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规划,串联沿线体育旅游资源,形成 “赛事联动 + 线路共享” 的发展格局。
培育专业主体:支持旅游企业、体育企业跨界合作,鼓励成立 “体育旅游联合体”,推动赛事运营、旅游服务一体化发展,提升产业协同效率。
完善政策保障:地方政府可结合《意见》出台配套措施,如设立体育旅游专项基金、优化赛事审批流程、建立融合发展评价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进入 “政策驱动、系统推进” 的新阶段。未来需以空间为载体、群体为核心、服务为保障,进一步释放 “体育 + 旅游” 的消费潜力,推动两大产业从 “简单叠加” 走向 “深度融合”,最终实现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旅游消费升级的双向赋能。
二维码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手机:13385115581 电话:13985597713 邮箱:2507604031@qq.com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中央商务区6栋16楼1-5号
Copyright © 2025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4018784号-1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3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