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官方网站!
13985597713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分支机构
企业文化
主要业务
团队风采
专家智库
在线地图
洞见文旅
文旅前沿
行业动态
考察调研
成果展示
旅游规划
水利风景区
风景园林
康养产业
A级景区创建
国土空间/城乡规划
建筑设计
乡村振兴
室内设计
工资咨询
视频制作
品牌设计
营销推广
景区运营
业务培训
景区运营
战略咨询
制度建设
标准化体系建设
精细化管理
导游词编写
景区主题歌创作
大观书院
学术交流
生态文明新时代
政策标准
相关政策
行业标准
标准制定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分支机构
企业文化
主要业务
团队风采
专家智库
在线地图
洞见文旅
文旅前沿
行业动态
考察调研
成果展示
旅游规划
水利风景区
风景园林
康养产业
A级景区创建
国土空间/城乡规划
建筑设计
乡村振兴
室内设计
工资咨询
视频制作
品牌设计
营销推广
景区运营
业务培训
景区运营
战略咨询
制度建设
标准化体系建设
精细化管理
导游词编写
景区主题歌创作
大观书院
学术交流
生态文明新时代
政策标准
相关政策
行业标准
标准制定
文旅前沿
洞见文旅
文旅前沿
>
行业动态
>
考察调研
>
文旅前沿
您的位置:
首页
>>
洞见文旅
>>
文旅前沿
主客共享:让城市成为宜居宜游的美好空间
2025-08-04
33
返回列表
当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为本地居民推出 230 元的优惠票,当淄博市民主动在烧烤旺季让利于游客,当天水出租车司机化身导游热情接待外来客 —— 这些细节正在重新定义中国城市的旅游气质。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 "
五个转变
" 理念,为城市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其中
"转变城市发展理念" 与 "转变城市工作重心"
尤为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与主客共享的旅游发展理念高度契合。在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今天,如何让城市既是居民安居乐业的家园,又是游客流连忘返的目的地,成为摆在所有城市面前的时代课题。
PART 01
一、理念重构:从二元对立到共生融合
传统城市发展中,居民与游客的需求往往被置于对立面 —— 景区的过度开发可能侵占居民公共空间,而优先保障本地生活又可能降低旅游体验。
这种二元思维在巴塞罗那的街头抗议中得到集中体现:每年 1600 万游客(相当于本地人口的 10 倍)的涌入,导致住房成本十年上涨 68%,水资源分配严重失衡,最终引发 "让游客回家" 的示威活动。反观我国淄博的实践,通过《
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
》倡导 "游客优先",在烧烤旺季实现了日均接待量超本地常住人口 30% 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城市秩序与市民满意度的平衡,这种反差揭示了主客共享的核心在于理念的转变。
主客共享理念的本质是
空间权益的再分配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 "
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
,这要求城市管理者将旅游发展纳入城市整体规划,而非孤立看待。成都宽窄巷子的改造实践颇具启示:其保留 300 余年历史的川西民居肌理,同时通过 "宽厂" 策展式空间设计,让老院落既成为居民日常休憩场所,又成为游客体验成都生活的窗口。这种 "一院两用" 的模式,打破了景区与社区的物理界限,实现了 "见山书局既是书店也是社交场所" 的复合功能。
利益协调机制
的建立是理念落地的关键。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分层票价体系颇具代表性:本地居民享受 230 元优惠票(约为标准票的 77%),同时推出 450 元畅游票满足高频使用需求,而 1.2 米以下儿童、65 岁以上老人等群体则可免费入园。这种差异化定价策略既保障了居民的休闲权益,又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了运营成本,实现了 "游客消费反哺公共设施维护" 的良性循环。数据显示,2025 年一季度城镇居民国内出游人次达 13.18 亿,占全国总量的 73.5%,这意味着今天的游客可能就是明天的居民,反之亦然,这种身份的流动性更凸显了利益协调的重要性。
PART 02
二、空间再造:从功能分区到场景融合
城市空间的共享性设计需要破解 "旅游过载" 与 "闲置浪费" 的悖论。天水市在麻辣烫 "出圈" 后的应对策略颇具创意:通过开通两条公交专线连接交通枢纽与美食街区,既解决了游客集散问题,又提升了本地公共交通运力;在古城设立轮值展销点,让各县区文旅部门轮流展示特色产品,既避免了固定摊位对居民生活的干扰,又保证了旅游体验的丰富性。这种 "动态平衡" 的空间利用方式,较传统的 "划出旅游特区" 模式更具可持续性。
历史文脉的现代表达
是场景打造的灵魂。宽窄巷子的改造者深谙此道:宽巷子保留古朴院落门头以承载老成都记忆,窄巷子引入民国风格建筑满足多元审美,井巷子则通过复杂建筑形态包容创新业态。这种 "和而不同" 的设计理念,使得街区既成为 "城市会客厅",又维持着 "老成都的精气神"。对比巴塞罗那老城区因过度商业化导致的文化失真,宽窄巷子通过严格的业态管控(每家店铺需遵守统一的文化尺度),成功避免了 "迪士尼化" 陷阱,让游客触摸到的是真实的城市肌理而非舞台化的伪民俗。
智慧化手段
为空间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撑。国务院文件提出 "涉旅场所实现免费 WiFi 全覆盖"" 开发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 "的要求,在杭州西湖景区得到生动实践:通过实时客流监测系统,当某区域游客密度超过阈值时,会自动向周边居民推送" 错峰游园 "提醒,同时引导游客前往相对空闲的区域。这种" 分流不排斥 " 的智慧管理,既保障了旅游体验,又维护了居民的正常使用权益。天水市在旅游高峰期的做法同样值得借鉴 —— 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前预测客流高峰,协调机关单位停车场对外开放,既缓解了停车难,又拉近了政府与民众的距离。
PART 03
三、治理创新: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共治
主客共享的城市治理需要构建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 的三元体系。淄博烧烤热潮中,这种治理模式得到充分验证:政府层面发布消费指引规范市场秩序,企业层面成立烧烤协会实行自律管理,市民层面自发组成志愿服务队提供导游服务。这种 "自上而下" 与 "自下而上" 相结合的治理方式,较传统的行政管控更具弹性和可持续性。数据显示,这种模式下淄博五一假期订单量同比增长 2000%,而投诉率却下降了 37%,印证了多元共治的有效性。
制度设计
是平衡主客权益的保障。哈尔滨市针对冰雪旅游制定的差异化政策颇具参考价值:市民票不仅价格优惠,还可通过人脸识别实现多次入园,这种 "高频低价" 的设计精准匹配了本地居民的使用习惯;而对消防救援人员、公安民警等群体的免票政策,则体现了社会公平考量。反观巴塞罗那的教训,其住房成本十年上涨 68% 的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类似的缓冲机制,导致旅游业红利与居民生活成本形成尖锐对立。我国《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 "开展以游客评价为主的旅游目的地评价",正是通过制度设计倒逼城市兼顾主客双方诉求。
文化认同
的培育是长效治理的基础。天水麻辣烫 "吃货节" 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本地居民形成的 "好客共识":出租车司机主动介绍景点,商家不欺客宰客,甚至有市民自发向游客赠送当地特产。这种文化自觉较任何行政命令都更具约束力。成都宽窄巷子的运营者深谙此道,通过 "听香" 餐厅 "守着厨房端菜" 的透明化操作,既展示了对品质的自信,也培育了主客之间的信任关系。当居民从旅游业发展中获得自豪感与获得感时,自然会从 "旁观者" 转变为 "参与者",这正是主客共享的深层逻辑。
PART 04
四、价值重塑:从经济增长到全面发展
主客共享理念正在重新定义城市发展的价值排序。传统旅游发展往往陷入 "GDP 至上" 的误区,而淄博、天水等城市的实践表明,旅游业的真正价值在于提升城市整体品质:淄博通过烧烤带动了交通、住宿等关联产业升级,天水借麻辣烫热度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这些 "溢出效应" 较直接旅游收入更具深远意义。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正是要求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旅游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催化剂角色。
人的全面发展
是主客共享的终极目标。当年轻人 "因奔赴一座城,爱上这座城、留在这座城",旅游的 "流量" 就真正转化成了城市发展的 "增量"。这种转化的关键在于城市能否提供宜居与宜游的双重体验 —— 对居民而言是就业机会与生活品质,对游客而言是独特体验与美好回忆。成都宽窄巷子通过 "主题展览 + 沉浸式消费" 的模式,既为居民创造了文化认同的载体,又为游客提供了深度体验的窗口,实现了 "近者悦、远者来" 的理想状态。
可持续发展
理念在主客共享中得到充分体现。资源枯竭型城市通过旅游休闲街区建设实现转型,老工业基地借助工业旅游焕发新生,这些案例印证了旅游业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独特价值。正如国务院文件强调的,要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保护优先,合理有序开发"。当城市能够在生态保护、居民生活与旅游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时,才能真正实现 "宜居、宜业、宜乐、宜游" 的美好愿景。
从淄博的烧烤摊到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从天水的麻辣烫街区到成都的宽窄巷子,中国城市正在探索一条主客共享的发展新路。这条道路既不同于巴塞罗那的过度旅游,也不是将游客拒之门外的封闭发展,而是在承认差异中寻求共识,在保障权益中实现共生。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 "五个转变",为这条道路提供了理论指引 —— 当城市发展理念真正转向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方式转向质量效益,发展动力转向创新驱动,工作重心转向精细化管理,工作方法转向系统治理,主客共享的美好图景就会照进现实。
城市的本质是人类文明的聚合体,旅游的魅力在于不同文明的相遇。当居民与游客在同一空间里共享阳光与月色,在菜市场与美术馆间自由切换,在方言与普通话中畅快交流,这样的城市才真正实现了 "人民城市为人民" 的初心,成为承载美好生活的空间容器。
上一篇:
赛事旅游发展思考
下一篇:
县域旅游发展思考
关于我们
洞见文旅
成果展示
景区运营
大观书院
政策标准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手机:13385115581
电话:13985597713
邮箱:2507604031@qq.com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中央商务区6栋16楼1-5号
Copyright © 2025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4018784号-1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3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