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官方网站!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13985597713
文旅前沿
文旅前沿 您的位置:首页>>洞见文旅>>文旅前沿
旅居便民食堂发展思考
2025-08-04 31 返回列表
微信图片_20250804081912
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旅游消费正经历着深刻的升级。游客们早已不再满足于 “到此一游” 的打卡式体验,而是愈发追求 “深度沉浸” 的生活式消费
在这一过程中,饮食作为旅游链条中最基础的民生需求之一,其重要性愈发凸显。福建宁德周宁县创新推出的 “旅居便民食堂”,以其独特的运营模式和显著的成效,为破解旅游 “用餐难” 的行业痛点提供了新思路,也构建起 “以食留人” 的旅游服务新范式,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究。



Part.01

旅游消费升级下的饮食需求变革
在旅游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游客对饮食的需求早已超越了简单的 “饱腹” 阶段,呈现出多元化、高品质、个性化的特点。
长期避暑的 “候鸟式” 游客是旅游群体中一个特殊的存在。他们往往会在一个地方停留较长时间,像 “候鸟” 一样追逐适宜的气候。对于这部分游客而言,景区餐饮的高溢价是他们不愿承受的,他们更渴望避开商业化的喧嚣,吃上一顿地道的家常菜,感受当地的生活气息。就像在周宁县,许多长期避暑的游客表示,能像当地人一样在自家厨房旁边吃上一顿简单却美味的家常菜,是他们在旅途中最温暖的期待。
短期观光客则有着不同的饮食诉求。他们时间紧张,行程安排紧凑,对就餐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在陌生的环境中,他们希望能快速找到合适的就餐地方,不必为了一顿饭而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和等待,更担心因饮食不洁等问题影响整个旅程。
传统的旅游餐饮供给显然难以满足这些新的需求。景区内的餐饮往往价格偏高,而且菜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当地特色;景区外的餐饮点则参差不齐,游客难以辨别其安全性和性价比。这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失衡,使得 “用餐难” 成为了旅游行业的一个普遍痛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和停留意愿。

Part.02

周宁县旅居便民食堂的创新实践
周宁县的 “旅居便民食堂” 应运而生,恰好填补了旅游餐饮供给的缺口,为解决游客 “用餐难” 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泗桥乡政府食堂的转型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它将原本只为机关人员服务的后勤资源,巧妙地转化为了旅游服务能力。在这里,游客每人只需花费 15 元,就能享受到圆桌式的 6 菜 1 汤,菜品丰富且家常,让游客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暖。更重要的是,食堂采用了提前预约机制,有效避免了游客无序等待的情况,大大提升了用餐的便利性。许多游客表示,能在政府食堂吃上一顿实惠又美味的饭菜,是他们没想到的,这种体验让他们对周宁县的好感度倍增。
周宁县宾馆的自助餐同样极具吸引力。每人 19.8 元的价格,就能品尝到乌蛋粿、小溪鱼等当地特色小吃,而且每日轮换 32 道菜品,让游客有更多的选择。这种自助餐模式既满足了游客对 “在地味” 的探索欲,又以极高的性价比降低了消费门槛。对于短期观光客来说,这里是一个安全可靠、经济实惠的就餐好去处;对于长期避暑的 “候鸟式” 游客而言,也能在这里时常尝到不同的家乡风味。
这些旅居便民食堂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其科学合理的运营模式。它们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通过规模化采购和标准化制作,降低了成本,保证了菜品的质量和价格优势;灵活的预约机制和多样化的菜品供应,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Part.03

旅居便民食堂的深层价值与意义
周宁县 “旅居便民食堂” 的创新并非简单的资源开放,而是对旅游经济规律的深刻把握,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深层价值与意义。
从旅游经济的角度来看,餐饮作为旅游消费的 “流量入口”,其便利性与性价比直接影响着游客的停留时长。当游客不再需要为一餐饭而耗费大量时间去寻找和等待,人均 20 元就能吃到热乎的家常菜时,他们 “慢下来” 的意愿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周宁县宾馆食堂开放后,每日就餐人数增长 40%,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旅居便民食堂对吸引游客的积极作用。而这些因 “吃饭方便” 留下来的游客,又带动了当地太空舱民宿入住率的提升和森林小火车乘坐量的增加,形成了 “以食促游、以游带产” 的良性循环。这种将分散的餐饮供给转化为系统性旅游吸引力的做法,让游客 “住下来” 从被动选择变为主动意愿,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从公共服务与旅游发展融合的角度来看,“旅居便民食堂” 为两者的融合提供了优秀的范本。机关食堂向游客开放,打破了公共资源使用的边界,不仅提高了设施的利用率,让闲置的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价值,还拉近了政府与游客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游客对当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餐馆参与其中则通过规模化供应降低了成本,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在周宁 72.96% 的森林覆盖率、24℃盛夏均温的生态优势基础上,“旅居便民食堂” 如同一个支点,将生态禀赋、公共服务、在地文化拧成了一股合力。游客在仙风山看完日出云海后,可就近喝碗苦菜米汤;在鲤鱼溪体验 “人鱼同乐” 后,能顺路尝尝农家豆腐…… 这种 “美景 + 美食” 的无缝衔接,让旅游成为融入当地生活的愉悦体验,提升了旅游的品质和内涵。
此外,旅居便民食堂还促进了当地文化的传播与交流。通过特色菜品,游客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和民俗风情。比如乌蛋粿、小溪鱼等特色小吃,背后都有着独特的故事和文化内涵,游客在品尝的过程中,也在不自觉地接受着当地文化的熏陶。同时,游客与当地居民、工作人员在食堂中的互动交流,也增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理解和融合。

Part.04

旅居便民食堂推广中的挑战与应对
虽然周宁县的 “旅居便民食堂” 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但在向其他地区推广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需要我们积极应对。
菜品质量与稳定性的挑战是首要问题。不同地区的食材供应、厨师水平存在差异,如何保证旅居便民食堂的菜品质量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并且具有稳定的口感和风味,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可以建立严格的食材采购标准和检测机制,确保食材的新鲜、安全和优质。同时,加强对厨师的培训和管理,统一制作流程和口味标准,定期进行菜品质量评估和反馈,不断优化菜品。
成本与收益的平衡问题也不容忽视。虽然旅居便民食堂以性价比为优势,但在运营过程中,食材采购、人员工资、场地维护等都需要成本。如果成本控制不当,可能会导致食堂难以持续运营。对此,可以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食材成本,与当地的农户、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减少中间环节的费用。合理优化人员配置,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此外,还可以探索多元化的收益渠道,如适当引入特色农产品销售等,但要注意不能影响食堂的公益性和性价比。
不同地区的适应性调整也是推广过程中必须考虑的。每个地区的旅游资源、文化特色、游客结构都有所不同,周宁县的模式不能简单照搬。在推广时,需要充分调研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当地的特色和游客需求,对旅居便民食堂的菜品、定价、运营模式等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在以海鲜为特色的地区,可以多推出海鲜类菜品;在以历史文化为主要旅游资源的地区,可以将当地的文化元素融入到菜品的制作和摆盘当中。
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样至关重要。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食堂的管理和服务压力也会增大。如何保证服务的高效、优质,避免出现混乱和投诉,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及时处理游客的问题和建议。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如在线预约、智能点餐等,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体验。

Part.05

旅居便民食堂的未来发展方向
为了让旅居便民食堂在未来能够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不断探索和拓展其发展方向。
完善服务体系是关键。可以进一步优化预约和点餐流程,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更加便捷的线上预约平台和点餐系统,让游客能够随时随地进行预约和点餐。同时,加强食堂的配套设施建设,如改善就餐环境、增加座位数量、提供免费的 WiFi 和充电设施等,提升游客的用餐舒适度。此外,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为特殊饮食需求的游客(如素食者、过敏体质者)提供定制化菜品。
加强品牌建设有助于提高旅居便民食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打造具有独特辨识度的品牌形象。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如利用社交媒体、旅游 APP、短视频平台等进行宣传,举办美食节、特色菜品品鉴会等活动,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建立良好的品牌口碑,通过优质的菜品和服务,让游客口口相传,形成品牌效应。
拓展产业链能够为旅居便民食堂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可以将旅居便民食堂与当地的农业、手工业等产业相结合,开发特色餐饮礼盒、食材伴手礼等,促进当地特色产品的销售。围绕食堂打造美食旅游线路,将就餐与当地的旅游景点、文化体验活动相结合,形成 “美食 + 旅游” 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推动智能化升级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引入智能结算系统,提高结算效率,减少排队时间;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的消费习惯和口味偏好,为菜品研发和调整提供依据;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实时掌握食堂的运营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智能化升级不仅能够提升食堂的运营效率,还能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服务。

Part.06

对其他地区的借鉴与启示
周宁县 “旅居便民食堂” 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地区发展旅游餐饮服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
从游客需求出发是根本原则。其他地区在发展旅游餐饮时,要充分调研游客的需求和痛点,了解不同类型游客对饮食的偏好和期望。只有真正站在游客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提供符合他们需求的餐饮服务,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注重细节服务能够让旅游服务更具温度。周宁县的旅居便民食堂从菜品的选择到预约机制的设置,都体现了对游客细节需求的关注。其他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也要注重细节,从游客的角度出发,为他们提供更加贴心、便捷的服务,让游客感受到当地的热情和关怀。
推动公共服务与旅游发展的融合是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周宁县将机关食堂等公共资源向游客开放,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又丰富了旅游服务供给。其他地区可以借鉴这一思路,积极探索公共服务资源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的模式,如开放学校食堂、图书馆等公共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服务。
挖掘当地特色,打造差异化优势是吸引游客的关键。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在发展旅居便民食堂时,要充分挖掘这些特色,将其融入到菜品和服务当中,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避免同质化竞争,让游客在不同的地区都能有独特的饮食体验。
结语
周宁县用 “旅居便民食堂” 证明:破解旅游痛点不需要宏大叙事,把游客 “吃饭问题” 当大事来办,就能在细节处彰显城市温度。在旅游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旅居便民食堂作为一种创新的旅游餐饮服务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它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便捷、实惠、美味的餐饮选择,提升了旅游体验,更对旅游经济的发展、公共服务与旅游的融合、地方文化的传播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虽然在推广过程中会面临一些挑战,但只要我们不断探索、积极应对,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调整,就一定能够让旅居便民食堂在更多地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让我们以周宁县的实践为借鉴,从游客的需求出发,注重细节,不断完善旅游服务体系,让 “诗和远方” 的憧憬,真正转化为 “慢下来、住下来” 的美好现实,推动旅游产业朝着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维码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手机:13385115581 电话:13985597713 邮箱:2507604031@qq.com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中央商务区6栋16楼1-5号
Copyright © 2025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4018784号-1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3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