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指出,工业遗产不仅是凝固的历史,更能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文化记忆与情绪价值。然而,现实却令人唏嘘:多数工业旅游地陷入 “存在但不为人知” 的尴尬境地。当传统工业遗产旅游陷入 “千园一面” 的同质化泥沼,如何突破展陈局限,让这些承载着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焕发新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工业遗产旅游的现状与困境
当下,不少工业遗产旅游项目的开发停留在表面功夫。将咖啡馆、文创店等业态简单植入工业建筑,如同给历史建筑披上一层华丽却不搭调的外衣,未能触及工业遗产背后深厚的产业记忆与技术沿革。部分工业遗址公园虽保留了生产线设备,却只是将其作为静态展品陈列,配以枯燥的文字解说,缺乏对工业生产流程的动态演绎。游客置身其中,仿佛在参观一个沉默的博物馆,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无法真正感受工业生产的魅力与震撼。
这种 “千园一面” 的开发模式,使得不同工业遗产的独特价值被掩盖。无论是钢铁厂、纺织厂还是矿山,游客看到的都是相似的场景和展陈方式,难以形成差异化认知。
传统工业遗产旅游依赖的静态展陈与生产线参观模式,早已无法满足当代游客对 “场景化、交互性” 的强烈需求。多数项目仅仅停留在 “看展” 阶段,缺乏将工业遗产转化为可参与、可体验的叙事场景的能力。以矿山公园为例,尽管保留了采煤设施,但游客只能通过图文展板了解历史,无法切身感受地下开采的紧张与刺激。这种 “单向输出” 的模式,导致游客重游意愿不足,二次消费转化率低下,严重制约了工业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突破展陈局限,实现多元融合
工业遗产旅游若想突出重围,必须打破传统展陈的桎梏,推动 “生产流程体验 + 历史人文研学 + 创新产品推广” 的深度融合。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工业遗产旅游的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通过 VR 技术,游客可以穿越时空,置身于曾经热火朝天的工业生产场景中,亲眼目睹钢铁是如何炼成的,感受机械轰鸣的震撼;利用 AR 技术,历史场景可以在现实空间中重现,游客只需拿起手机,就能与虚拟的产业工人进行互动,了解工业生产的细节。这种将游客从 “旁观者” 转变为 “参与者” 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工业遗产旅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三、构建三维体系,推动可持续发展
发展工业遗产旅游,需要构建 “文化叙事 + 体验创新 + 产业协同” 的三维体系,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文化叙事层面,要深度挖掘工业遗产的历史记忆与技术基因,将其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叙事场景。每一处工业遗产都有其独特的故事,从选址建厂的艰辛到技术革新的突破,从工人的奋斗到产业的兴衰,这些故事都是宝贵的文化资源。通过数字技术复原历史生产场景,如利用全息投影技术重现工厂开工时的热闹场景,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工业生产的火热氛围。同时,设计具有文化内涵的体验项目,将工业遗产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相结合,打造独特的文化 IP。例如,在煤矿遗址开发 “矿工生活体验” 项目,让游客穿上矿工服,体验矿工的日常生活,了解煤矿文化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增强游客的文化认同感和情感共鸣。
体验创新是提升工业遗产旅游吸引力的关键。借鉴 “剧本游”“元宇宙” 等新兴业态,将工业遗产改造为 “可探索的叙事空间”。在钢铁厂遗址中设置 “炼钢工坊” 角色扮演项目,游客可以扮演炼钢工人,参与从原料准备到成品产出的整个炼钢过程,感受工业生产的严谨与艰辛;利用元宇宙技术,构建虚拟的工业遗产世界,游客可以在其中自由探索,与虚拟角色互动,了解工业历史和技术知识。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设计,不仅能够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还能激发游客的社交传播热情,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独特体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产业协同是工业遗产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完善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与扶持政策,加大对工业遗产旅游项目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为工业遗产旅游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工业遗产旅游地的交通、住宿等条件,提高游客的便利性和舒适度。企业作为运营主体,需引入专业团队进行管理和运营,提升旅游项目的品质和服务水平。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游客需求,不断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提高游客满意度。高校与科研机构可发挥自身优势,提供技术与文化研究支持,为工业遗产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例如,高校可以开展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相关的研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科研机构可以研发适用于工业遗产旅游的新技术、新设备,推动产业升级。
四、未来展望
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诸多挑战。随着人们对文化旅游需求的不断提升,工业遗产旅游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突破展陈局限,构建三维发展体系,工业遗产旅游有望从 “小众” 走向 “大众”,成为文化旅游的新热点。未来,工业遗产旅游将不再是简单的遗址参观,而是集文化体验、历史学习、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产品。它不仅能够让游客感受工业文明的魅力,还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现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
工业遗产旅游的破局之路,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只有打破传统思维,勇于创新,才能让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工业遗址重新焕发生机,在新时代绽放出独特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