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暑期博物馆热的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博物馆已成为暑期休闲旅游的热门选择。通过对近几年暑期博物馆游客人群现状统计发现,许多博物馆的日接待量达到甚至超过了承载极限。如陕西历史博物馆,作为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馆内最大承载量为 1.2 万人,但每天预约点击量超过 60 万人次,门票几乎 “秒空”。又如苏州博物馆本馆,不仅文物收藏丰富,还是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文化地标。然而由于场馆面积不大,承载量只有数千人,面对每天数万人次的参观要求,常年出现苏州博物馆本馆预约参观小程序,一周以内的门票全部约满的情况 。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参观预约小程序同样均无票可约 。
为了应对暑期参观高峰,满足观众需求,京津冀地区等国内部分博物馆调整开放时间,暑期延时开放。如北京的中国科技馆,暑期将开放时间延长至晚上 9 点,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参观时间。苏州博物馆从 7 月 1 日起,本馆、西馆及焕新开放的苏州民俗博物馆同步启动暑期延时服务,开放时间延长至 20:00(19:00 停止入馆),该政策将持续至 8 月 31 日 。同时,一些博物馆还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暑期活动。顺德区博物馆在 6 月 28 日晚举办 “鎏光夜宴 —— 顺德区博物馆 2025 年暑期系列活动发布晚会”,公布了暑期八大系列活动,包括围绕《金丝笼与鸢尾花 —— 十九世纪欧洲风尚展》开展的沉浸式导赏、“瑰丽密码” 工坊等特色活动 。嘉兴博物馆开展 “天籁回响 —— 项元汴诞辰 500 周年书画特展”,汇聚了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 16 家收藏单位的 “顶流” 展品 。这些活动进一步吸引了观众的参与。
二、暑期博物馆热的原因
(一)文化需求的增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博物馆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艺术珍品,能够满足人们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在暑期,家长们希望通过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开阔孩子的文化视野,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教育功能的凸显
博物馆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暑期是学生们进行课外学习的黄金时期,博物馆丰富的展览和教育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平台。通过参观博物馆,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艺术等知识,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旅游市场的推动
近年来,文旅融合发展趋势明显,博物馆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受到了旅游市场的高度关注。暑期是旅游旺季,许多游客将博物馆纳入旅游行程,既可以欣赏到各地的自然风光,又可以感受到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一些博物馆通过举办特色展览、推出文创产品等方式,吸引了更多游客的关注和参与。
(四)宣传推广的作用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博物馆的宣传推广渠道日益多元化。各大博物馆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渠道,积极宣传自身的展览和活动,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同时,一些文博类节目如《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的热播,也进一步激发了公众对博物馆的兴趣和热情。
三、暑期博物馆热的意义
(一)文化传承与弘扬
博物馆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通过展示文物和举办展览,将历史文化传递给后代。在暑期博物馆热的背景下,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了解和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二)教育功能的发挥
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在暑期得到了充分发挥。家长带孩子参观博物馆,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培养兴趣,提高综合素质。同时,博物馆还可以与学校合作,开展研学活动,为学生们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三)旅游市场的繁荣
暑期博物馆热带动了旅游市场的繁荣。博物馆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吸引物,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博物馆周边的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也得到了带动,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社会文明的提升
博物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暑期博物馆热反映了社会公众对文化的追求和对文明的向往。通过参观博物馆,人们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增强社会文明意识,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四、暑期博物馆热面临的问题
(一)预约难题
尽管国家文物局要求各地博物馆实事求是开展参观预约工作,但一些热门博物馆仍然存在 “一票难求” 的情况。预约系统的不完善、“黄牛” 倒票等问题,给观众的参观带来了不便。此前曾有网友发布视频称,陕西历史博物馆本馆无法预约,现场排队也无法进入,只能向 “黄牛” 购买原本免费的门票。北京海淀检察院也曾披露,犯罪团伙利用抢票软件提前两分钟获取验证码,在放票瞬间锁定成百上千号源,这些免费门票在网络平台被炒至 80 - 150 元不等,有团伙月入超 30 万元 。此外,一些博物馆的预约规则不够清晰,预约流程繁琐,也影响了观众的体验。
(二)接待压力
暑期博物馆参观人数的激增,给博物馆的接待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博物馆的场馆设施、服务人员等难以满足大量观众的需求,导致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出现排队时间长、参观环境拥挤等问题,影响了观众的参观体验。同时,大量观众的涌入也增加了文物保护的风险。
(三)服务质量下降
在接待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一些博物馆的服务质量出现了下降。例如,讲解服务不到位,讲解员数量不足,讲解内容不够丰富;场馆设施维护不及时,卫生间、休息区等设施出现故障或不够整洁;餐饮、购物等配套服务不够完善,价格不合理等。
(四)安全隐患
暑期博物馆人流量大,人员密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火灾、踩踏等事故的风险增加,文物保护的难度加大。此外,一些观众在参观过程中不遵守博物馆的规定,随意触摸文物、大声喧哗等,也对文物安全和参观秩序造成了影响。
五、解决暑期博物馆热问题的措施
(一)优化预约机制
博物馆应进一步完善预约系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流畅性。合理设置预约名额,根据场馆承载能力和参观时间,科学分配预约资源。加强对预约平台的监管,严厉打击 “黄牛” 倒票行为,维护正常的预约秩序。同时,简化预约流程,提供多种预约方式,方便观众预约。
二)提升接待能力
博物馆应加强场馆设施建设,优化场馆布局,增加休息区、卫生间等设施的数量和面积,提高场馆的舒适度。合理安排服务人员,增加讲解员、引导员等岗位的人员配置,提高服务效率。加强与周边单位的合作,共享停车场、餐饮等资源,缓解接待压力。
(三)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讲解员队伍建设,提高讲解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丰富讲解内容,采用多样化的讲解方式,如故事讲解、互动讲解等,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加强场馆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完善餐饮、购物等配套服务,提供优质、合理价格的商品和服务。
(四)加强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安全应急预案。加强对场馆的安全检查,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电气设备等,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加强对观众的安全教育,引导观众遵守博物馆的规定,文明参观。合理控制观众流量,通过限流、分流等措施,避免人员过度密集。
(五)创新运营模式
博物馆可以通过创新运营模式,拓展盈利渠道,增强运营能力。例如,开发具有特色的文创产品,提高文创产品的品质和设计水平,满足观众的购买需求。开展线上展览、云直播等活动,拓展博物馆的传播渠道,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开展合作项目,增加收入来源。
六、对博物馆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加强数字化建设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建设已成为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博物馆应加大对数字化技术的投入,建立数字化藏品库、虚拟展览平台等,实现文物的数字化展示和传播。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为观众提供沉浸式的参观体验,让文物 “活” 起来。
(二)拓展教育功能
博物馆应进一步拓展教育功能,加强与学校、社区等的合作,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例如,开发与学校课程相匹配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研学课程;走进社区,开展文化讲座、展览等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教育活动,扩大教育覆盖面。
(三)推动文旅融合
博物馆应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将博物馆资源与旅游资源有机结合。与旅游企业合作,开发博物馆主题旅游线路,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加强与周边旅游景区的联动,形成旅游产业集群,提升博物馆的旅游吸引力。
(四)培养专业人才
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应加强对博物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引进、培养等方式,打造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队伍,为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七、结语
暑期博物馆热既反映了公众对文化的热爱和追求,也为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通过优化预约机制、提升接待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安全管理等措施,能够有效解决暑期博物馆热面临的问题,满足观众的需求。同时,博物馆应加强数字化建设、拓展教育功能、推动文旅融合、培养专业人才,不断创新发展,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让博物馆真正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未来的发展中,博物馆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探索创新,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