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全媒体时代,文旅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酒香也怕巷子深” 已成为文旅从业者的共识。再好的文旅产品,如果不能有效宣传推广,就难以被大众知晓,不仅经济价值难以实现,项目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会面临困境。因此,如何做好文旅产品的宣传,实现 “出圈” 且 “不被淹”,成为文旅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全媒体背景下文旅宣传的困境与挑战
当下,各级文旅主管部门和业内单位纷纷入驻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构建起了看似庞大的传播矩阵。然而,拥有传播渠道并不等同于掌握了有效的宣传手段,更不能直接带来宣传效果。在海量的信息洪流中,文旅宣传内容若缺乏吸引力,就会陷入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即使投入大量精力制作和发布,也只是徒劳的 “自嗨”。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信息过载导致受众注意力分散,他们对普通、平淡的宣传内容早已产生审美疲劳;另一方面,众多文旅宣传缺乏创新和特色,同质化严重,难以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此外,宣传内容与受众需求脱节,无法精准触达目标群体,也是宣传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
二、打造有效文旅宣传内容的三大核心策略
(一)有趣:赋予艺术性与目标性,让宣传如诗般动人
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为文旅产品宣传带来了新的契机。赋予宣传内容艺术性,就是借助文化艺术的专业力量,将传统生硬的广告转化为富有创意和特色的艺术品或准艺术品。例如,一些地方将当地的历史文化故事、民俗风情等融入文旅宣传片中,采用精美的画面、动人的音乐和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让宣传片不再是简单的景点介绍,而是一部能打动人心的艺术作品。这样的宣传内容在社交平台上具有天然的传播优势,能够吸引更多受众主动分享和传播。
同时,明确宣传内容的目标性也至关重要。文旅产品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群的需求,因此需要精准定位目标受众群体,根据他们的兴趣、需求和消费习惯,确定宣传主题和方向。比如,针对年轻游客群体,可以推出充满活力和时尚元素的宣传内容,如打卡攻略、网红景点推荐等;而对于中老年游客,则可以侧重展示文旅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通过精准定位,让文旅产品成为目标受众心中的 “专属菜”,从而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有用:确保真实性与服务性,为游客提供贴心指引
文旅产品的真实性是吸引游客的基础。以大黄山、老徽州为例,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本身就是最好的宣传素材,无需过度浮夸的修饰,真实的美景和故事就能打动人心。然而,仅仅展示真实还不够,更重要的是为游客提供有用的服务,解决他们在旅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以安徽歙县的非遗项目 “汪满田鱼灯” 为例,虽然该项目在网络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外地游客想要前往观赏,却面临诸多未知。如果文旅宣传能在展示鱼灯魅力的同时,详细介绍前往汪满田村的交通路线、周边的优质食宿推荐,以及除鱼灯之外的其他游玩项目,就能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种贴心的服务不仅能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还能通过游客的口碑传播,吸引更多人前来。此外,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如旅游纪念品销售、特色餐饮体验等,即使部分环节免费,整体也能实现营收增长,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三)有序:遵循规律性与系统性,构建稳定的传播体系
文旅产品宣传内容的规律性和系统性是实现长期有效传播的关键。规律性体现在发布平台的节奏把控上,要根据受众的使用习惯和信息接收规律,制定合理的发布计划。例如,在旅游旺季来临前,加大宣传力度,提前预热;在周末和节假日,发布与短期旅游相关的内容,吸引受众关注。通过保持稳定的发布节奏,让受众形成对平台的期待和依赖,提高品牌的辨识度和记忆度。
系统性则要求对宣传内容进行科学分类,如功能型(提供实用旅游信息)、花絮型(展示文旅产品背后的故事和趣味细节)、序曲型(为即将推出的活动或项目造势)、综合型(涵盖多种元素)等。然后,根据不同类型内容的特点和目标受众,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组合和推送发布。这样既能形成强大的矩阵效应,扩大宣传覆盖面,又能实现对不同目标群体的精准 “投喂”,提高宣传的效率和效果。同时,有序的宣传内容不会让受众感到厌烦,反而能在他们需要时及时出现,赢得信任和流量。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宣传发展的展望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文旅宣传应进一步加强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将其巧妙地融入旅游产品和宣传内容中,打造更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文旅品牌。
众需求和行为习惯,实现宣传内容的个性化定制,进一步提高宣传效果。
在全媒体时代,文旅产品宣传是一场需要持续创新和精心策划的持久战。只有打造有趣、有用、有序的宣传内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文旅产品的破圈突围和长效发展,让 “诗和远方” 的事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