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官方网站!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13985597713
文旅前沿
文旅前沿 您的位置:首页>>洞见文旅>>文旅前沿
机关食堂变为旅游资源?一场公共服务与市场逻辑的博弈与启示
2025-05-21 9 返回列表
微信图片_20250521082814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重庆荣昌、浙江衢州、湖北赤壁等地机关食堂面向大众开放在广大游客中取得剧烈反响。尤其是荣昌食堂2天2万游客,半吨米饭频频登上热搜。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我基于荣昌等地的实践观察。
一、从“应急解渴”到“流量顶流”的逻辑是什么

一是性价比指导游客选择。我在很多场合说过,现在文旅已经进入“性价比”“情价比”的时代,游客的选择核心在于服务。那么荣昌政府食堂的3元黄凉粉、18元卤鹅套餐的定价策略,直接击穿景区餐饮“高价低质”的刻板印象。相较于周边市场价50元的人均消费,政府食堂的定价仅为1/3至1/2。同时“体制内同款”的符号与神秘,更激发大众对公共服务的参与式体验热情。

二是资源开放催生的情感共鸣。政府主动打破机关大院的物理与心理壁垒,将食堂、停车场等非核心行政资源转化为文旅服务设施,实现“闲置资源活化-游客需求满足-城市形象提升”的闭环。荣昌配套推出的免费停车、公交专线、公务员志愿服务等举措,将单向的“政府管理”转化为双向的“政民互动”。游客在社交平台分享“在政府大院抢饭”的趣事,实质是通过参与公共服务重构对政府职能的认知。

三是流量经济与眼球效益叠加如今热点事件发酵,不在于你怎么做,更在于怎么说,别人怎么看。荣昌现象的成功离不开“卤鹅哥”林江等本土网红的流量加持,政府食堂通过“美食+非遗+打卡”的传播链路,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体验。食堂内设置的荣昌陶器、折扇等非遗展销区,使就餐场景成为文化传播载体,推动旅游消费从“观景式浅层体验”向“沉浸式文化感知”升级。

二、想和大家谈谈未来隐忧和深层次的矛盾在哪

一是可能出现的市场公平性争议。政府食堂依托财政补贴,享受免水电费、免场地费、免税收等优惠条件,与当地餐饮企业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以成本价运营(如素菜3元、荤菜5-10元),而私营餐馆需承担租金、人工、税费等成本,难以同等定价。重庆荣昌五一期间5000游客涌入政府食堂,导致周边餐馆客流锐减,暴露出非对称竞争对中小企业的挤压风险。

二可持续性隐忧。管理负荷:荣昌食堂超负荷运转导致餐盘短缺、厨师连续超长工作,暴露应急措施不足的短板;政策回收风险:若仅限节假日开放,可能引发“作秀”质疑;若长期运营,则需解决财政补贴合理性问题;居民公平性争议:本地居民可能质疑“游客优先”政策,如淄博长者食堂模式若移植到旅游场景,易激化社会矛盾。

三是治理边界模糊。机关食堂本质是行政保障设施,其社会化开放需平衡“公共服务”与“市场秩序”。衢州、扬州等地虽持续开放多年,但多依赖人工疏导,缺乏智慧化管理系统,存在安全隐患与秩序混乱风险。

三、说说我的非典型不成熟想法

首先需要界定使用边界、应用场景。可以将食堂开放与极端天气、重大活动等特殊段绑定,避免常态化挤压市场;借鉴淄博“政府搭台+企业运营”经验,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托管,政府专注监管。

二是将食堂体验产品化。用运营的思路,开辟体验日、参观日,提前预约,分时就餐。

三是就餐拓展化。食堂应该成为宣传城市形象的窗口,获取信息的渠道。面向本地居民、外地游客想要知道的提供服务延伸。将食堂变成城市的游客服务中心、消息反馈中心、服务升级中心。

四借鉴杭州“城市大脑”经验,将短期热点转化为长期文旅IP,如开发“政府食堂体验券”等衍生品;从“单点突破”到“系统联动”:推动机关停车场、体育场馆等资源纳入全域旅游服务体系,形成“公共服务资源池”。


机关食堂现象揭示了一个深层命题:在消费升级与治理现代化的双重驱动下,政府需重新定义“公共服务”的边界。未来的文旅服务竞争,本质是城市治理能力的竞争——能否将“政府食堂”这类创新实践,转化为制度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将决定城市能否从“网红打卡地”升级为“品质生活地”。正如《杭州日报》所言,荣昌模式的成功不在于形式的复制,而在于其背后的服务型政府理念。当越来越多的城市学会用“用户思维”重构服务逻辑,用“系统思维”平衡多方利益,文旅产业才能真正实现从“流量红利”到“价值红利”的跨越。

二维码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手机:13385115581 电话:13985597713 邮箱:2507604031@qq.com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中央商务区6栋16楼1-5号
Copyright © 2025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4018784号-1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3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