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容亮点与创新
(一)政策突破与便利化创新
1.签证便利化全国领先
推动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覆盖全省,突破原有珠三角和汕头市的区域限制,吸引更多国际游客经停广东。
支持邮轮“静态游”等新业态,探索境外邮轮在港停泊期间的旅游消费场景。
2.航旅融合深度探索
创新“经珠港飞”联程中转模式,整合粤港澳大湾区机场资源,提升国际航线中转效率。
鼓励开发“24小时过境旅游产品”,挖掘过境游客的消费潜力。
3.支付与网络服务优化
提出规范外币兑换服务、增设外币兑换点,解决入境游客支付痛点。
推动重点场所双语网络服务优化,适配国际游客使用习惯。
(二)产品供给多元化
1.世界级IP打造
明确以世界文化遗产、5A景区为基础,打造2-3个国际级旅游景区度假区。
推动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拓展高端滨海旅游市场。
2.节庆赛事国际化
将港珠澳大桥马拉松、广州篮球等特色活动升级为国际品牌,吸引体育旅游人群。
通过“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等平台,强化文化IP输出。
3.智慧旅游应用
提出开发多语种预约购票界面(如4A级以上景区英文预约)、人工智能翻译设备等数字化服务。
(三)服务与宣传模式创新
1.全流程服务升级
在机场、商圈等场所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导游导览、手机支付、卡证办理等)。
推广“即买即退”离境退税政策,刺激游客即时消费。
2.精准营销策略
针对港澳地区策划“周末叹广东”短途游宣传,结合国际航班开展机上推广。
发挥驻外领事馆和海外侨胞资源,建立“家门口”宣传阵地。
3.粤港澳协同机制
强化大湾区城市联合推广“一程多站”线路,统筹文旅资源对外宣传。
二、执行要求
(一)跨部门协同机制
签证与通关:需公安、文旅、口岸等部门联动,优化外国人免签政策落地流程。
航旅融合:机场集团需与国际航司、旅行社合作开发联程产品,提升国际航线覆盖率。
(二)市场主体参与
旅游企业:鼓励开发过境旅游产品、邮轮航线,需配套资金支持和政策激励。
文旅场所:景区、酒店需升级多语种设施,配备外语人员或AI翻译设备。
(三)资金与资源保障
宣传推广:需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境外展会参展、海外营销推广。
基础设施:口岸、商圈需完善外币兑换点、移动支付标识等硬件设施。
(四)监管与反馈机制
服务质量监管:加强对文旅场所的投诉响应机制,保障入境游客权益。
效果评估:定期监测退税、消费数据,动态调整政策支持方向。
最后提一些不成熟的建议,作为省级层面指导性措施文件,最好从落地执行方向有所引领,方便地方层面操作执行。尤其是在产品供给方面,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目标没有错,但是核心应该是针对入境市场提供何种广东特色入境旅游服务产品,即广东入境文化主题产品。建议补充“一城一主题”专项内容,聚焦广东特色文化IP,为不同城市设计差异化入境旅游产品,形成“城市名片+文化主题+旅游体验”的组合拳。如潮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主题”、广州“千年商都特色”、佛山“武术与美食主题”等。建议针对不同入境区域客群,细化国际客群精准服务提升,如东南亚市场、欧美市场、日韩市场需求体验特色不同,穆斯林的清真餐饮需求、东京首尔的亚文化(动漫、二次元)需求、欧美不一样中国视角的YouTube、TikTok视频需求,可以旅游街区+节庆创新引领。与TripAdvisor合作推出“广东必体验榜单”,设置“非遗体验”“地道美食”“自然奇观”等分类。
最终目标是让广东成为一个国内国外“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国际化文旅目的地!
附 关于加快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