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官方网站!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13985597713
文旅前沿
文旅前沿 您的位置:首页>>洞见文旅>>文旅前沿
60年一遇干旱!广西旅游如何破局?
2025-04-25 6 返回列表
微信图片_20250425082935
2025年广西遭遇 1961 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冬春连旱,全区 11  52 个县(区)出现不同程度干旱灾害,其中百色、河池、崇左等喀斯特地貌集中区域达重旱等级,本次旱情直接威胁广西 41% 的涉水旅游景区。本文从干旱气候产生的原因,干旱对于广西旅游景区的影响,以及危机公关层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兄弟省份同行有一点启发。
一、本次干旱的原因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数据,2024  11 月至 2025  4 月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平均位置较常年同期偏北2.3 个纬度、偏西 1.8 个经度,导致其长期控制华南地区。这种异常位置使得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无法正常输送至广西,水汽通量较常年减少 42%。同期,东亚大槽强度偏弱 15%,高空槽活动频率降低 30%,进一步削弱了降水所需的动力条件。数据显示,该时段广西平均降雨量仅为 82.5 毫米,较常年同期(165.2 毫米)偏少 50.1%,为 1961 年以来历史同期低值。
微信截图_20250425083026

说简单些主要是:菲律宾附近的气旋式环流异常加剧了我国东部的东北风/西北风异常,尤其是华南地区发东北风异常和华东/华中地区西北风异常,这和西南暖湿气流方向刚好相反,两边一对冲,海洋水汽进不来,没有降水条件了。

那出现了什么呢?看下图

微信截图_20250425083102

微信截图_20250425083115

南宁今年截止四月中旬降雨量只有45毫米,是常年同期平均值的26%,四月份以来累积降水量2.6mm,在南方省会城市里面排名倒数第一,根据新闻报道,南宁、柳州、桂林、梧州、防城港、钦州、贵港、贺州、河池、来宾、崇左等11市52个县(区)出现干旱灾害,累计造成广西40.5万人受灾,因旱饮水困难需救助人口累计8.3万人(实时4.9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1.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1亿元。

微信截图_20250425083213

微信截图_20250425083223

二、此次广西大旱对于旅游的影响

(一)广西水系与涉水旅游资源

广西境内河网密布,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占全区集水面积的 85.2%,拥有漓江、红水河、左江等主要河流,以及德天瀑布、通灵大峡谷等自然水景,和龙门水都、乐满地水上乐园等人工水景景区。据自治区文旅厅统计,全区涉水旅游景区达 127 家,占 4A 级以上景区总数的 32%2024 年接待游客量达 1.8 亿人次,占全区旅游总接待量的 41%旅游收入超 800 亿元。(以上资料为文旅厅官网公布)

(二)重点涉水景区干旱影响实例

1.德天跨国瀑布景区作为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其水源主要来自归春河。2025  4 月归春河实测流量仅为 8.2m³/s,较常年同期(35-40m³/s)下降 77%,瀑布落差从 70 米缩减至 45 米,水幕宽度从 200 米收窄至 80 米,呈现 “分段式跌落” 景观。竹筏游览项目因水位低于安全线(需≥1.5 米)暂停运营,影响日均 2000 人次的体验需求。景区监测显示,月游客满意度较去年同期下降 28%,网络差评中 “水量少” 占比达 65%

微信截图_20250425083308

2.漓江景区(桂林至阳朔段)漓江干流水位在 2025  4 月降至 140.5 米(黄海高程),较常年同期低 1.8 米,浅滩段(如九马画山附近)水深不足 0.8 米,导致 20 座以上游船无法通行,航线被迫缩短至杨堤 - 九马画山段,游览里程减少 40%。数据显示,月游船接待量同比下降 35%,船工收入减少约 40%。同时,漓江湿地面积较 2024 年减少 12%,白鹭等水鸟种群数量下降 18%,生态景观吸引力降低。

3.百色大王岭漂流景区该景区依托大王岭水库供水,水库库容在 2025  4 月仅为正常蓄水量的 32%,导致漂流河道平均水深不足 0.5 米(正常需≥1.2 米),全程 5.8 公里的漂流路线仅能开放前 2 公里,体验时长从 2 小时缩短至 40 分钟。景区不得不将门票价格从 198 元降至 98 元,但 4 月游客量仍同比下降 62%,营业收入减少超 200 万元。

4.南宁龙门水都景区其水上乐园占地 200 亩,依赖地下水供应。干旱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3.5 米,水处理系统无法正常运行,造浪池、大喇叭等 12 个水上项目中仅 4 个低水位项目开放,接待能力下降 70%。景区监测显示,亲子游客占比从去年同期的 65% 降至 32%,客单价减少 40 元。(景区内容源自新闻收集)

三、危机公关

虽然气象活动预计在接下来十天内加剧,广西这波旱情将得到缓解。但从旅游角度,这波旱情对于以自然山水体验为特色广西相对较为严重,尤其是即将到来的五一节假日,自治区文旅部门需要提前部署,以真诚的态度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

(一)真诚沟通机制:致游客的公开信

《致游客朋友的一封信》模板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感谢您选择游览 [景区名称]。受 2025 年罕见干旱气候影响,目前景区 [具体水景,如德天瀑布水量 / 漓江水位] 较常年同期下降 [X]%,部分水上体验项目(如竹筏 / 漂流)暂无法全面开放。我们深知这与您期待的游览体验存在差距,对此深表歉意。

为减少影响,我们已采取以下措施:

1. 现状透明化:在景区官网、购票平台实时更新水量数据、项目开放情况(每日 9:00/14:00 双更新);

2. 体验补偿方案:

即日起至丰水期(预计 7-9 月),购买全价门票的游客可领取 “丰水期免费入园券”(有效期 1 年);

选择当日游览的游客,可享受门票 [X] 折优惠(如德天瀑布从 80 元降至 50 元);

特色替代路线:推出 [地质探秘 / 民俗文化] 主题线路(如德天瀑布周边 “喀斯特地质走廊”/ 漓江沿岸 “明清古村文化游”),安排专业讲解员深度导览。

我们承诺,将以最大诚意弥补本次体验缺憾,期待在丰水期与您重逢,共赏 [景区名称] 的壮美风光!

传播策略:

通过景区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发布图文 + 视频(配实景对比画面),强调 “坦诚沟通 + 实质补偿”;

与广西文旅厅官微、南宁晚报等本地媒体联动转发,阅读量超 10 万次可解锁 “随机抽取 1000 名游客赠送丰水期家庭套票” 活动;

在携程、美团等 OTA 平台设置 “干旱应对专题页”,置顶公开信并标注 “补偿政策已备案”。

(二)预约退票机制优化

1.全渠道预售拦截:在购票页面增设 “干旱影响提醒弹窗”,购票前需勾选 “已了解当前景区水景状况”,避免信息不对称;

2.弹性退票政策:

提前 3 天以上预约的游客,可在出行前 24 小时免费退票;

当日购票游客,若因现场水景与预期差异较大,可在入园后 1 小时内凭门票 + 照片申请 50% 退票(每日 16:00 前集中处理);

会员专属权益:景区年卡用户可在干旱期间免费升级为 “跨景区联游卡”(如德天瀑布用户可免费游览明仕田园),提升用户粘性。

(三)自媒体营销强化

“干旱中的独特美” 内容矩阵:

短视频:拍摄《瀑布的另一面》系列微纪录片,展示枯水期露出的钙华地貌、归春河浅滩生态(如石螺、小鱼群),搭配地质专家解说 “瀑布的生长周期”;

互动话题:发起 #我在广西看不一样的山水# 挑战赛,鼓励游客用镜头发现旱季独特景观,优质内容可获赠文创礼品。

KOL 联动策略:

邀请地理科普类博主(如 “中国国家地理” 抖音号)实地探访,制作《喀斯特之水的奥秘》专题片,播放量超 500 万次;

与亲子类博主合作推出 “干旱生存体验营”,设计水环境保护科普课程(如 “一滴水的喀斯特之旅” 实验),吸引家庭客群;

在小红书发起 “干旱诚实打卡” 活动,游客发布真实体验笔记并 @景区官号,可参与抽取 “丰水期 VIP 通道券”。

(四)跨业态协同应对

1.与周边景区联动:如德天瀑布与明仕田园、龙宫仙境推出 “山水人文联票”(总价优惠 30%),引导游客从 “单一水景游” 转向 “综合体验游”;

2.异业合作引流:与南宁百益上河城、桂林东西巷等文创街区合作,推出 “持景区门票享餐饮 / 购物 8 折” 活动,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3.夜间经济补充:在漓江、明仕河等河段推出 “夜航灯光秀 + 民谣音乐会”,利用旱季水位低的特点打造近岸沉浸式演出,弥补白天体验短板。

最后政府与行业协同措施

一是建立旅游气候预警系统:由气象局与文旅厅联合发布 “涉水景区适宜度指数”(综合水量、气温、客流等指标),通过短信、文旅平台实时推送;

二是设立干旱专项补贴:对门票收入下降超 30% 的景区,按季度给予门票收入 10% 的补贴(最高不超过 500 万元),并免征 6 个月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三是推动 “智慧调水” 工程:在德天瀑布上游建设应急补水水库(库容 50 万立方米),通过管道实现 2 小时快速补水,保障核心景观水量;在漓江实施 “库坝联动” 调度,利用青狮潭水库生态补水,确保游船通行水位。

通过 “真诚沟通 + 机制创新 + 内容破圈” 的组合策略,广西涉水景区有望在干旱危机中重塑品牌形象,将短期挑战转化为提升服务质量、深化文化体验的转型机遇。随着夏季雨季的来临,丰水期的壮美景观与补偿政策的双重吸引力,或将推动广西旅游业在 2025 年下半年迎来报复性增长。

二维码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手机:13385115581 电话:13985597713 邮箱:2507604031@qq.com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中央商务区6栋16楼1-5号
Copyright © 2025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4018784号-1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3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