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庸古城自 2022 年运营以来,连年亏损,尤其是在 2024 年,该项目计提了大额资产减值准备,导致资产减值损失高达 4.78 亿元,成为压垮张家界的 “最后一根稻草”。这个曾被寄予厚望的项目,为何会沦为亏损黑洞?从运营角度剖析,其本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成熟旅游格局下的 “无容身之地”
张家界作为成熟且成功的旅游目的地,早已形成了稳定的旅游线路和行程安排。天门山、黄龙洞、武陵源等经典景点是游客必去之处,传统旅行社为游客制定的行程紧凑到近乎 “苛刻”—— 早 5 - 6 点起床,晚上 10 点以后才能入驻酒店。在这样满档的行程中,大庸古城根本没有时间和空间插入。
张家界是响当当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而大庸古城只是一个新建的旅游项目,尚未形成足够的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游客来到张家界,目标明确地奔着那些久负盛名的景点而去,大庸古城在游客的行程规划中缺乏存在感。
针对这一问题,核心在于解决与旅行社的推广安排问题。或许可以尝试以低价团和利润分享为破局点。只要大庸古城提供的旅游产品价格足够低,同时为游客提供满足基本需求的住宿条件,凭借价格优势和利益驱动,说服旅行社将大庸古城纳入行程,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二、资金匮乏制约业态与体验升级
大庸古城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 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业态升级和体验升级。旅游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游客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缺乏创新和升级的旅游项目很容易被市场淘汰。
如何破解资金困局?或许可以借助基础设施 Reits,将不动产转化为流动性强的金融产品。例如,将大庸古城 8 万平米的停车场打包,通过 Reits 发行筹集资金,这样既能降低负债,又能腾出资金用于项目的升级改造,为大庸古城注入新的活力。
三、立足本地市场,先聚人气再谋发展
在张家界现有的旅游格局已经形成的情况下,大庸古城作为 “后来者”,不能急于求成,而是需要潜下心来,先从本地市场做起。正如人们所诟病的,大庸古城缺乏烟火气,而缺乏原住民和本地生活气息是重要原因之一。
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需要解决原住民的问题。只有让原住民回归,才能为大庸古城带来人气和生活气息,吸引商家前来招商。具体来说,可以先拆除栏杆,打破封闭的空间,让大庸古城真正融入当地居民的生活。同时,大力发展客栈民宿等业态,营造温馨、亲切的氛围。采取免费游览的策略,吸引更多本地居民和周边游客前来,积聚人气。此外,完善大庸古城的城市功能,举办丰富多彩的本地活动,让其成为本地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逐步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大庸古城的失败,给旅游行业敲响了警钟。在旅游项目的开发和运营中,不能仅仅依赖资金的投入,更要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注重创新和特色,合理规划运营策略。对于张家界而言,如何盘活大庸古城项目,走出亏损困境,实现 “摘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关注。我们期待张家界能够找到破局之道,重现昔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