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官方网站!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13985597713
文旅前沿
文旅前沿 您的位置:首页>>洞见文旅>>文旅前沿
景区适老化发展思考
2025-09-22 9 返回列表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持续加速,兼具提升民生福祉与驱动产业发展双重属性的银发经济发展进入 “快车道”。银发群体 “有钱、有闲” 的独特消费禀赋,使其逐渐成为我国文旅消费市场的重要增长极。为进一步激发银发群体市场活力与消费潜力,提升老年人出游舒适度和体验感,国家层面近期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等 19 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 推动实现老有所为的指导意见》提出,提升旅游服务设施适老化水平,鼓励开发旅居养老、“家庭同游” 等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服务产品。




当前,提升旅游服务设施适老化水平已经成为发展银发旅游的关键举措,景区适老化设施不足等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如一些地方对适老化改造的财政支持与考核权重不足,个别景区等执行主体仅进行 “标识式改造”,只增设无障碍标牌,而未配套实际功能设施;监管评估环节,由于缺乏覆盖设施验收、服务标准、应急响应的动态监测体系,改造项目普遍存在 “重硬件轻服务” 等问题,如无障碍通道坡度超标、智能设备适老化界面缺失等。
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和知识水平有限等因素,部分老年人在出游过程中面临多重挑战。立足老年人出游行为特征、数字技术使用困境、消费行为习惯等现状,提升景区适老化水平,让老年人能够更加便利、更为顺畅和更有尊严地参与文旅活动,成为释放银发经济活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全龄友好型社会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
一、老年人出游行为特征与需求分析
(一)低强度活动需求增加
生理机能的衰退使得老年游客在体力和耐力上远不如年轻人,他们对旅游活动的强度有了更低的要求。一场长途跋涉的徒步旅行,或是连续多日紧凑行程的跟团游,都可能让老年人感到疲惫不堪。他们更倾向于节奏缓慢、活动轻松的旅游方式,比如漫步在环境优美的园林中,或是乘坐观光车游览景区。
像苏州的拙政园,以其精致的园林景观和舒缓的游览路线,成为了老年游客钟爱的打卡地。园内平坦的石板路、随处可见的休息长椅,以及不高的亭台楼阁,都非常适合老年人游玩。在拙政园里,老年游客可以悠然自得地欣赏四季变换的花草树木,品味古典园林的韵味,而不会因过度劳累而影响旅游体验。

(二)感官能力弱化带来的挑战
视力模糊、听力下降等感官能力的弱化,给老年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带来诸多不便。景区内那些设计精美的导览标识,对于视力不好的老年人来说,可能无法看清上面的文字和图案;而景区广播中播放的重要信息,听力不佳的老人也容易错过。这种感官上的限制,不仅可能导致老年游客在景区内迷路,还可能使他们无法充分获取景区想要传达的文化信息和安全提示。
例如,一些历史文化景区在介绍文物古迹时,主要依靠标识牌上的文字说明。但对于视力差的老年游客而言,这些标识牌形同虚设。他们可能无法了解眼前古老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价值,从而大大降低了旅游的趣味性和收获感。
(三)对医疗保障的迫切需求
老年群体往往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使得他们在出游时对医疗保障格外依赖。在旅途中,一旦身体出现不适,能否及时得到专业的医疗救助,成为了他们和家人最为关心的问题。因此,景区配备急救体系与便捷化医疗支持服务,对老年游客来说至关重要。
以黄山景区为例,为应对老年游客可能出现的突发疾病,景区在各个关键景点和休息区域都设置了医疗急救点,配备了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常用的急救设备、药品。同时,景区还与周边医院建立了快速转诊通道,确保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这样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让老年游客在攀登黄山时更加安心。
(四)对无障碍设施的高度依赖
轮椅使用者、行动不便者等老年群体,在旅游过程中高度依赖无障碍通道、第三卫生间等设施。无障碍通道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顺利游览景区;而第三卫生间的配备情况,则影响着他们在景区内的生活便利性和尊严感。景区适老化改造需进一步强化空间包容性,充分考虑这部分特殊群体的需求。
北京故宫博物院在适老化改造方面就下足了功夫。故宫在主要游览路线上铺设了无障碍通道,确保轮椅能够顺畅通行。同时,在故宫内的多个区域设置了第三卫生间,卫生间内空间宽敞,配备了扶手、坐便器等适老化设施,为老年游客中的特殊群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些无障碍设施的完善,让更多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也有机会领略故宫这座宏伟宫殿的魅力。
二、老年人数字技术使用困境剖析
(一)技术接入壁垒与应用能力受限
在数字化时代,线上购票、智能导航、电子讲解等数字化服务已成为景区的标配。然而,对于部分老年人来说,这些先进的数字技术却成了难以跨越的门槛。他们可能因为不熟悉智能手机的操作,无法下载和使用景区的官方 APP 进行线上购票;面对复杂的智能导航系统,也常常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游览路线。这种技术接入壁垒与应用能力的受限,使得他们在享受数字化旅游服务时困难重重,形成了结构性参与障碍。
许多老年人在面对线上购票时,会被各种注册流程、支付方式搞得晕头转向。有的老人甚至因为害怕操作失误导致钱财损失,而干脆放弃出游计划。智能导航对于老年人来说,也往往不够友好。那些密密麻麻的地图标识、一闪而过的路线提示,让老年人很难跟上节奏,最终只能在景区内盲目摸索。
(二)对高触感服务的高度依赖
由于数字鸿沟的客观存在,老年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不得不高度依赖景区的人工咨询、人工售票窗口、讲解员解说等高触感服务。他们更习惯与景区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通过这种传统的方式获取旅游信息和帮助。同时,老年游客对操作流程简化、标识系统可视化等也提出了刚性需求,希望景区能够提供更加简单易懂、直观明了的服务。
在一些热门景区的人工售票窗口前,常常能看到排着长队的老年游客。他们宁愿花费时间排队,也不愿意尝试线上购票的方式。在游览过程中,老年游客也更喜欢跟着讲解员,听着生动的讲解,看着直观的景区地图,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景区的文化内涵和景点分布。如果景区减少了这些人工服务,或者标识系统不够清晰,老年游客就会感到无所适从。
三、老年人消费行为习惯洞察
(一)稳定的复购循环与消费惯性
老年人在长期的生活中,往往基于对某个品牌、某个商家的信任,形成了稳定的复购循环和特定的消费惯性。在旅游消费中,这种特点也十分明显。如果他们曾经在某个景区有过愉快的旅游经历,那么在未来有出游计划时,这个景区很可能会成为他们的首选。同样,对于一些熟悉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他们也更愿意再次购买。
比如,一些老年游客每年都会固定参加某旅行社组织的特定旅游线路,因为他们信任这家旅行社的服务质量和行程安排。又或者,他们每次到某个景区旅游,都会选择同一家酒店入住,因为这家酒店的环境、服务和价格都符合他们的预期。这种消费惯性使得老年人的旅游消费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对景区和旅游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始终保持良好的服务品质,才能留住老年客户。
(二)对传统消费方式的路径依赖
在支付方式上,老年人普遍偏好通过线下购买实体门票、现金支付等传统交互模式。移动支付等新兴消费形态虽然在年轻人中广泛普及,但对于老年人来说,接受程度较低。他们可能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存在担忧,或者不习惯使用手机进行支付操作。这种对传统消费方式的路径依赖,在景区适老化改造中也需要充分考虑。
在很多景区的售票窗口,仍然可以看到不少老年游客拿着现金购买门票。即使景区提供了移动支付的便捷方式,他们也更倾向于使用自己熟悉的现金支付。这就要求景区在推进数字化支付的同时,不能忽视传统支付方式的保留,以满足老年游客的需求。
四、景区适老化基础设施不足的表现
(一)硬件缺失问题严重
部分景区在适老化硬件设施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无障碍通道覆盖率低,使得轮椅使用者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难以顺利进入景区的各个区域;第三卫生间数量不足,给那些需要特殊照顾的老年游客带来极大不便;休息区设置不合理,导致老年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无法及时找到合适的地方休息。此外,一些景区的旅游标识系统不清晰,字体过小、颜色对比度低,让视力不好的老年游客难以辨认,容易在景区内迷路。
一些山区景区,由于地形复杂,建设无障碍通道难度较大,导致很多老年游客只能望而却步。而在一些城市公园景区,虽然有休息区,但位置往往比较偏僻,或者座椅数量不足,无法满足老年游客的需求。旅游标识系统方面,有些景区为了追求美观,采用了艺术字体和淡雅的颜色,却忽略了老年游客的实际需求,使得标识牌无法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
(二)改造困境阻碍重重
部分景区的老旧建筑由于空间限制和历史规划问题,进行适老化改造难度较大且进展缓慢。这些老旧建筑可能结构复杂,难以进行大规模的拆除重建;同时,由于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要求,改造时还需要遵循严格的规定,不能随意改变建筑的外观和结构。这使得景区在进行适老化改造时面临诸多阻碍,无法快速有效地满足老年游客的需求。
例如,一些具有百年历史的古镇景区,其建筑大多为木质结构,且街道狭窄。在进行无障碍通道建设时,既要考虑不破坏古镇的原有风貌,又要确保通道的安全性和实用性,这无疑增加了改造的难度。此外,改造资金的短缺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一些景区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适老化改造计划无法顺利实施。
(三)系统性适配不足
即便一些景区新建了适老化设施,但在系统性适配方面仍存在问题。新建设施的设计与老年游客的实际需求存在错位,智能设备界面复杂化反而加剧了老年人的操作难度,有悖于老年群体寻求便捷舒适的核心诉求。景区在进行适老化改造时,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思考,没有充分考虑到老年人在旅游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需求。
一些景区为了提升智能化水平,引入了先进的智能导览设备。然而,这些设备的操作界面设计过于复杂,功能繁多,老年人根本不知道如何使用。而且,景区在引入这些设备后,没有配套相应的操作指南和人工指导服务,导致这些智能设备成为了摆设。此外,景区在餐饮、住宿等方面的适老化服务也不够完善,菜品口味不符合老年人的饮食习惯,酒店房间的设施设备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五、提升景区适老化水平的建议
(一)强化监督评估与动态调整
管理部门应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景区适老化服务进行监督和评估,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涵盖设施建设、服务质量、应急响应等多个方面。通过定期评估,及时发现景区适老化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景区进行整改。同时,开展适老化示范案例评选活动,对适老化改造效果显著的景区,授予 “老年友好型景区” 称号,以激励更多景区积极参与适老化建设。景区自身应结合老年人满意度调查,动态调整设施布局和服务内容,推动供需精准对接。
例如,管理部门可以委托专业的旅游调研机构,每年对景区进行一次全面的适老化评估。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对于获得 “老年友好型景区” 称号的景区,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资金奖励。景区则可以在游客服务中心设置意见箱,或者通过线上调查问卷的方式,广泛收集老年游客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这些反馈,及时调整景区内休息区的位置、增加第三卫生间的数量、优化智能设备的操作界面等,以提高老年游客的满意度。
(二)安全防护与无障碍通行设施建设
智能技术与标准化建设融合:在景区内布设集成定位与 SOS 呼叫功能的智能报警灯杆,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老年游客位置的实时监测和险情的快速响应。当老年游客遇到突发情况时,只需按下报警灯杆上的 SOS 按钮,景区管理中心就能立即收到报警信息,并迅速定位游客位置,派出救援人员。同时,强化分类指导与动态管控,针对山地、水域、古建等不同景区类型制定差异化设施配置细则。
山地景区的防滑与警示措施:山地景区可明确防滑台阶摩擦系数阈值,选用符合标准的防滑材料铺设台阶,沿陡峭路段增设语音警示系统,提醒老年游客注意安全。例如,在黄山景区的部分陡峭路段,安装了语音提示器,当老年游客靠近时,就会自动播放 “请注意脚下安全,小心台阶” 等提示语。同时,景区还对台阶进行了防滑处理,采用了特殊的防滑环氧地坪,大大提升了路面的摩擦系数,形成从预警到防护的双重保障机制。
(三)休憩与卫生保障设施完善
人性化设计的智能温控休息区:在景区内按一定间隔设置智能温控休息区,配备加热座椅与遮阳系统以应对极端天气影响。在炎热的夏季,遮阳系统可以为老年游客提供凉爽的休息环境;在寒冷的冬季,加热座椅则能让老年游客感受到温暖。此外,还可以增设 “暖廊式” 休息站,这种休息站采用封闭或半封闭的设计,既能避风挡雨,又能让老年游客在休息时欣赏到景区的美景。
卫生设施的适老化改造:卫生设施改造可通过全景导览图放大厕所标识,让老年游客能够更方便地找到厕所位置。在厕所内增设无障碍厕位,配备扶手、坐便器等设施,方便轮椅使用者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使用。例如,在一些景区的厕所内,还设置了紧急呼叫按钮,一旦老年游客在厕所内遇到突发情况,可以及时呼叫救援。同时,景区还可以在重点休息区配置智能健康亭,实时监测老年游客的血压、心率等指标,并将数据直连医疗站,为老年游客的健康保驾护航。
(四)辅助支持设施创新
多功能电子导览器与智能手环:开发大音量电子导览器与景区游览智能手环,通过整合定位导航、语音讲解、紧急呼叫等功能,有效弥合老年人感官与行动力衰退带来的不便。电子导览器采用大字体显示、大音量播放,方便老年人观看和收听景区的讲解内容。智能手环则可以实时监测老年游客的运动步数、心率等健康数据,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发出警报。同时,游客通过手环还可以方便地进行紧急呼叫,寻求帮助。

总之,通过上述措施可以逐渐构建形成 “风险可控、管理温馨、休憩舒适、辅具可及” 的景区适老化服务生态,为提升老年人出游舒适度和体验感提供有力保障,让 “岁月静好,旅途无碍” 成为常态,让 “乐龄行天下,旅途总关情” 照进现实。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景区中享受到便捷、舒适、愉快的旅游时光,让旅游成为他们晚年生活中一抹亮丽的色彩。



二维码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手机:13385115581 电话:13985597713 邮箱:2507604031@qq.com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中央商务区6栋16楼1-5号
Copyright © 2025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4018784号-1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3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