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明明知道,需要一把钥匙去打开一把锁,而许多人往往会告诉我们钥匙的好处,而没有告诉我们去寻找钥匙的方法,或谈论什么样的钥匙才能开锁。当前形形色色的咨询、培训就是这类谈论钥匙的大道,而很难给出钥匙或造钥匙的具体措施。我们诸多的旅游规划就是谈论钥匙谈得多,如基本思路、理念、方向等。当然,任何大事业都必须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但只有理论而没有具体措施,锁永远无法打开,这就是理论和工具的区别. 工具是理论的有形化,理论是工具的无形化,是工具的抽象描述。
一把锁应该有一套钥匙,而许多的人会找来千百套钥匙给你,让你反复折腾。现实中,我们许多的问题景区,找来了许多的开锁匠,有的在细心地研究钥匙,有的则根据经验钥匙而改造锁,反反复复,几经周折,搞得锁已非锁,匙与非匙。
景区本质上是提供游客想要的产品,应该是为游客量身定制的。而现实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景区开发被赋予了诸多的使命,这本无可厚非,本该以游客为中心,结果却做偏了。政府赋予了拉动一方经济发展的使命,追求大投入、大规模开发建设;资本赋予了赢利属性,过度商业化、集镇化;投资人赋予了更多的认知倾向和个性偏好,注入了更多脱离市场偏好的个性特色,专家们投其所好给出了功能齐全的万能钥匙,形成了大杂烩景区,结果大多是既没带动经济发展,也没有如期赢利,更没达到投资人想要的美好前景。
如果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资源和基础条件,应尽可能建设国内国际旅游目的地,也可以降低产品层级,或建设多层次的旅游产品,当然需要结合投资主体的能力和体制;如果以城郊大众游客为主体市场,宜建设价廉物美的、重游率高的城郊休闲产品,不能盲目追求提高产品层级;如果面对专项市场,需结合专项市场综合潜力进行科学规划。总之,任何脱离以主体需求为中心的做法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为主流客群量身定制才是景区开发建设的底线。
所谓的为游客量身定制,应该以主流客群所需为中心,找到游客在哪里,是什么样的主流人群,市场规模多大,有何偏好,消费能力、消费时段和消费水平如何,消费的持续性如何,以及投资人的投资能力、运营能力、文化背景和体制,等等。这些才是构成打开问题景区钥匙的关键因素。
文章创作: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成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