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官方网站!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13985597713
文旅前沿
文旅前沿 您的位置:首页>>洞见文旅>>文旅前沿
古镇旅游景村共生发展的深度思考
2025-08-04 37 返回列表
微信图片_20250804081431
微信截图_20250804081505
从瑶里古镇案例看景村矛盾的根源
01
瑶里古镇的收费风波并非个例,它反映出古镇旅游发展中景村之间利益分配失衡、沟通不畅等深层次问题。景区单方面收费,没有充分考虑村民的利益,村民的日常生活与生产经营受到影响,自然会产生抵触情绪。
在传统的古镇旅游发展模式中,景区往往由企业或相关部门单独运营,村民被排除在旅游发展的核心之外。景区的收益与村民的利益脱节,甚至景区的发展还会侵占村民的资源,如占用村民的土地、影响村民的出行等。这种情况下,村民对景区的认同感和支持度降低,容易引发矛盾冲突。
而 “景村共生” 模式则要求打破这种壁垒,让村民真正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来,共享旅游发展的成果。景区的规划与运营应当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实现景区与村落的共同发展。
“景村共生” 的多方面优势
02
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传统的古镇旅游,往往注重打造景点,游客看到的大多是经过包装和改造的景观。在 “景村共生” 模式下,游客可以走进当地居民的生活,品尝地道美食,参与传统民俗活动。
例如,在江南水乡的一些古镇,当地居民依然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游客可以乘坐小船穿梭于河道中,欣赏两岸的枕水人家,感受古镇的宁静与悠闲。清晨,游客可以看到居民在河边洗菜、浣衣;傍晚,能闻到家家户户飘出的饭菜香,听到邻里间的闲谈。这种真实而独特的体验,是其他旅游模式无法比拟的。
在云南的丽江古城,虽然商业化程度较高,但仍有部分区域保留着原住民的生活气息。游客可以在古城的小巷中漫步,看到纳西族居民穿着传统服饰,听到他们说着独特的方言。一些居民还会开设家庭客栈,为游客提供地道的纳西族美食,让游客感受到家的温暖。
更好保护传承古镇传统文化
古镇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传统习俗、手工艺和民间艺术。当地居民是这些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技艺,是古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景村共生” 模式,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发展,通过展示和传承传统文化,让游客了解和体验古镇文化。
例如,在一些古镇,居民会向游客展示传统的刺绣、木雕、陶艺等手工艺。游客不仅可以观看,还可以亲手参与制作,在互动中深入了解这些传统技艺的精髓。这种传承方式不仅能够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还可以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收益,激发他们传承文化的积极性。
在陕西的韩城古城,当地政府鼓励居民保留传统的生活习惯和民俗活动。每年春节,古城内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居民们穿上传统服装,表演舞龙舞狮、皮影戏等节目。游客可以和居民一起参与其中,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了解韩城的传统文化。
实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古镇旅游过度商业化,往往会破坏古镇的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导致游客体验下降。“景村共生” 模式,强调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注重与当地社区的合作和共赢。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既可以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也能够保护古镇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例如,在安徽宏村,当地政府和居民共同努力,注重对古村落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治理。村民积极参与到旅游服务中,同时也自觉保护村内的古建筑和自然景观。宏村的旅游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还让古村落的风貌得以完好保存,成为 “景村共生” 的典范。
实现 “景村共生” 的多方努力路径
03
实现 “景村共生” 需要政府、企业和当地居民的共同努力,各方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才能构建起和谐的景村关系。
政府的引导与监管
政府应加强规划和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古镇旅游的健康发展。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古镇旅游发展规划,明确古镇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保护范围。规划应当充分考虑村民的利益,保障村民的生产生活空间。
其次,政府要加强对旅游企业的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对于旅游企业的不合理收费、破坏环境等行为,要及时进行制止和处罚。同时,要建立健全景村沟通协调机制,搭建景区与村民之间的沟通平台,及时解决双方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此外,政府还可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古镇的文化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的培训等。通过资金支持,提高村民参与旅游发展的能力,促进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例如,浙江乌镇在发展旅游过程中,政府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制定了详细的保护规划,对古镇的建筑进行修缮和保护,同时鼓励村民参与旅游经营,实现了景村的和谐发展。
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创新
企业应注重社会责任,尊重当地文化和居民的意愿,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景区的规划和运营中,要充分考虑村民的利益,与村民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让村民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来,如吸纳村民就业、鼓励村民开设特色店铺、与村民合作开发旅游项目等。在利益分配上,要做到公平合理,让村民能够从旅游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同时,企业要注重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打造具有特色的古镇旅游品牌。结合古镇的历史文化和村民的生活习俗,开发出更多具有体验性和参与性的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前来。例如,四川阆中古城的旅游企业与当地居民合作,推出了 “古城人家” 体验项目,游客可以住在居民家中,体验古城的日常生活,学习传统手工艺,深受游客喜爱。
居民的积极参与和素质提升
当地居民也应积极参与旅游发展,提高自身素质,维护当地旅游的良好形象。村民是古镇的主人,他们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旅游体验和古镇的旅游形象。
村民要树立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到古镇的保护和旅游发展中来。可以通过成立旅游合作社等形式,统一组织旅游经营活动,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同时,要自觉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将其展示给游客,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古镇的历史文化。
此外,村民还要提高自身的文明素养和服务意识,热情接待游客,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在与游客的互动中,要尊重游客的文化和习俗,避免发生冲突。例如,云南大理古城的村民积极参与旅游发展,开设了许多具有白族特色的餐馆、客栈和手工艺品店,他们热情好客,向游客介绍白族的文化和习俗,让游客感受到了浓厚的民族风情。
“景村共生” 模式下古镇旅游的未来展望
04
“景村共生” 模式为古镇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它不仅能够解决当前古镇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还能为古镇旅游注入新的活力。
在 “景村共生” 模式下,古镇的旅游体验将更加丰富多样。游客不再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而是能够深入了解古镇的历史文化和居民的生活方式,获得更加真实、独特的旅游体验。这种体验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提高古镇的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古镇的传统文化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在村民的参与和传承下,传统的习俗、手工艺和民间艺术将得以延续和发展,成为古镇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古镇将不再是一个空洞的旅游景点,而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文化载体。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景村共生” 模式将促进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村民的收入将得到提高,生活水平将得到改善,古镇的基础设施将不断完善,形成良性循环。
然而,“景村共生” 模式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长期的努力和不断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如利益分配不均、文化冲突等。但只要政府、企业和居民能够始终坚持 “景村共生” 的理念,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景村共生” 模式是古镇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能够实现景观与村落的共生、游客与居民的互动,让古镇旅游焕发新的活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相信更多的古镇将实现景村和谐发展,让更多的人领略古镇的独特魅力。

二维码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手机:13385115581 电话:13985597713 邮箱:2507604031@qq.com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中央商务区6栋16楼1-5号
Copyright © 2025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4018784号-1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3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