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官方网站!
13985597713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分支机构
企业文化
主要业务
团队风采
专家智库
在线地图
洞见文旅
文旅前沿
行业动态
考察调研
成果展示
旅游规划
水利风景区
风景园林
康养产业
A级景区创建
国土空间/城乡规划
建筑设计
乡村振兴
室内设计
工资咨询
视频制作
品牌设计
营销推广
景区运营
业务培训
景区运营
战略咨询
制度建设
标准化体系建设
精细化管理
导游词编写
景区主题歌创作
大观书院
学术交流
生态文明新时代
政策标准
相关政策
行业标准
标准制定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分支机构
企业文化
主要业务
团队风采
专家智库
在线地图
洞见文旅
文旅前沿
行业动态
考察调研
成果展示
旅游规划
水利风景区
风景园林
康养产业
A级景区创建
国土空间/城乡规划
建筑设计
乡村振兴
室内设计
工资咨询
视频制作
品牌设计
营销推广
景区运营
业务培训
景区运营
战略咨询
制度建设
标准化体系建设
精细化管理
导游词编写
景区主题歌创作
大观书院
学术交流
生态文明新时代
政策标准
相关政策
行业标准
标准制定
文旅前沿
洞见文旅
文旅前沿
>
行业动态
>
考察调研
>
文旅前沿
您的位置:
首页
>>
洞见文旅
>>
文旅前沿
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2025-08-04
91
返回列表
暑期旅游旺季的热浪席卷全国,从网红景区的摩肩接踵到乡村民宿的一房难求,旅游市场的火爆背后,是国人消费潜力的集中释放。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等 6 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如一场 “及时雨”,为旅游消费市场注入了强劲的金融动力。这份涵盖 6 大方面 19 项举措的政策文件,不仅针对性地补齐了旅游消费中的金融短板,更从供给与需求两端双管齐下,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搭建了 “金融赋能” 的新框架。作为旅游规划领域的观察者,我们有必要深入解读这份文件,探寻金融与旅游消费碰撞出的新机遇。
一、政策出台:旅游消费升级的 “金融引擎”
旅游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和 “幸福产业” 的双重属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分量日益凸显。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次已恢复至 2019 年的 112%,旅游总收入突破 6 万亿元,但旅游消费中的 “金融短板” 仍未完全消除 —— 中小旅游企业融资难、旅游消费信贷覆盖面不足、老年群体旅游保障缺失、支付场景不够便捷等问题,制约着市场潜力的进一步释放。
从政策脉络来看,《意见》的出台并非孤立事件。年初《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 “完善文旅消费金融服务”,2025 年全国文旅消费促进活动推出 “金融惠民礼包”,再到此次《意见》的系统性部署,我国已形成 “短期刺激 + 长期赋能” 的旅游消费金融支持体系。
在暑期旅游旺季这一关键节点,《意见》的落地具有特殊意义:
·
对供给端
:为旅游企业 “输血补气”,帮助其应对旺季客流压力,升级服务设施,开发新业态;
·
对需求端
:通过更便捷的信贷、保险、支付服务,降低消费门槛,提升消费体验,让游客 “敢消费、愿消费、便捷消费”。
可以说,金融支持已成为推动旅游消费从 “恢复性增长” 向 “高质量扩容” 跨越的核心动力。
二、政策亮点:精准破解旅游消费的 “金融痛点”
《意见》对旅游消费的支持并非泛泛而谈,而是聚焦行业痛点与群体需求,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有温度的举措。其核心亮点体现在五个维度,构建起 “主体赋能 — 群体覆盖 — 基建支撑 — 场景优化 — 协同发力” 的全链条支持体系。
(一)多维融资:为旅游经营主体 “解渴输血”
旅游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长期面临 “轻资产、缺抵押、回款慢” 的融资困境。《意见》从 “信贷 + 债券 + 股权” 多渠道入手,打出融资支持 “组合拳”:
·
创新信贷产品
:鼓励金融机构开发 “民宿经营贷”“景区升级贷” 等专项产品,对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给予利率优惠。例如,针对乡村旅游经营者,可依托其经营流水、客源数据等 “软信息” 发放信用贷款,无需传统抵押物;
·
拓宽
直接融资
:支持优质旅游企业发行公司债、资产支持证券(ABS),将景区门票收入、酒店预订款等未来现金流作为偿债来源。对于文旅集团的并购重组,鼓励通过定向增发、产业基金等方式提供股权融资;
·
聚焦小微企业
:要求银行机构 “敢贷、愿贷、能贷”,推广 “首贷续贷” 一体化服务,避免旅游企业因旺季资金周转需求陷入 “断贷” 困境。
这些措施的落地,将有效缓解旅游企业的资金压力。以暑期为例,主题乐园可通过专项贷款新增游乐设施,旅行社能借助信贷资金拓展包机、包船业务,最终转化为更丰富的旅游供给。
(二)银发保障:让老年旅游 “安心无忧”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银发旅游” 已成为消费新蓝海,但老年群体的旅游保险覆盖率不足、保障范围有限等问题,成为制约市场发展的瓶颈。《意见》明确提出 “支持发展老年旅游保险”,与此前 “银发旅游列车”“适老化景区改造” 等政策形成呼应,构建起老年旅游的 “安全网”:
·
扩大保险覆盖面
:鼓励保险公司开发涵盖突发疾病、意外摔伤、行程取消等场景的专属产品,保费可根据老年人年龄、健康状况灵活调整;
·
优化理赔服务
:针对老年群体特点,简化理赔流程,支持 “线上报案 + 线下上门定损”,甚至将紧急救援、医疗转运等服务纳入保险责任;
·
联动产业政策
:在银发旅游线路设计中强制捆绑保险服务,例如旅行社组织老年团时,需为游客统一投保意外险,费用可纳入团费套餐。
此举不仅能提升老年人的出游意愿,更能推动旅游行业向 “适老化” 转型。例如,配备急救设备的景区、提供无障碍交通的旅行社,可能获得保险机构的费率优惠,形成 “服务升级 — 风险降低 — 成本优化” 的良性循环。
(三)基建升级:筑牢旅游消费的 “硬件基石”
旅游消费的提质,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意见》将文旅设施、通信基站、充电装备等纳入金融支持重点,从 “源头” 改善旅游消费环境:
·
创新融资模式
:针对文旅综合体、演艺场馆等大型项目,推广 “PPP + 信贷”“
银团贷款
” 模式,匹配项目长期资金需求;对乡村旅游公路、民宿集群供水供电改造等小型基建,可通过 “政府贴息 + 小额信贷” 支持;
·
盘活存量资产
:鼓励符合条件的旅游基础设施发行 REITs(
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
),例如将成熟景区的门票收益权、酒店经营权打包上市,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同时为原始投资主体回笼资金用于新项目开发;
·
聚焦新型需求
:重点支持充电桩、房车营地、5G 智慧景区等 “新基建”,例如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建设给予低息贷款,对景区智能导览系统开发提供信用支持。
基础设施的完善将直接带动旅游消费升级:充电桩网络的密集化,会推动新能源汽车自驾游热潮;5G 覆盖的景区能提供 AR 导览、在线预订等智慧服务;适老化改造的酒店、景区,将吸引更多老年客群。
(四)支付便利:打通旅游消费的 “最后一公里”
支付体验是旅游消费的 “晴雨表”,《意见》从 “场景覆盖 + 群体适配” 双维度优化支付服务:
·
全场景支付升级
:在 “食、住、行、游、购、娱” 各环节推广移动支付、刷脸支付,支持景区门票、酒店预订 “先游后付”“分阶段付款”;在乡村旅游点、偏远景区布设 POS 机、移动支付终端,避免 “现金荒”;
·
特殊群体适配
:针对老年人,保留现金支付通道,开发大字版支付 APP、语音支付功能;针对外籍游客,支持 VISA、MasterCard 等国际卡种在重点景区、商圈使用,推广 “外币兑换 + 移动支付” 一站式服务;
·
安全与便捷平衡
:加强支付风险监测,防范盗刷、诈骗等问题,同时简化跨境支付流程,降低手续费,让境外游客消费更顺畅。
支付的便利化将显著提升旅游体验。想象一下:在古镇民宿用刷脸支付结算房费,在山区景区用手机扫码购买土特产,外国游客用本国信用卡支付索道费用 —— 这些场景的实现,将让旅游消费更 “丝滑”。
(五)政企协同:凝聚金融支持的 “合力效应”
金融支持旅游消费的效果,取决于政府与市场的协同配合。《意见》明确 “有效市场 + 有为政府” 的定位,形成多方联动机制:
·
政府增信引导
: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为中小旅游企业贷款提供担保,降低银行风险;对符合条件的旅游消费信贷,给予财政贴息;
·
市场化基金运作
:鼓励地方政府设立文旅消费基金,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民宿集群、研学基地等项目,通过市场化退出机制实现资金循环;
·
信用体系支撑
:建立旅游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将信用等级与融资利率、贷款额度挂钩,倒逼企业规范经营;同时加强游客信用管理,对 “逃票”“恶意取消订单” 等行为纳入信用记录。
这种协同模式的优势已在多地显现。例如,某地通过 “政府担保 + 银行放贷 + 保险兜底”,为 100 余家民宿解决了装修资金问题;另一地设立的文旅消费基金,投资建设的露营基地在暑期实现营收翻倍。
三、长远影响:重构旅游消费的 “增长逻辑”
《意见》的出台,不仅是对当前旅游消费市场的 “即时提振”,更将深远影响行业的发展逻辑,推动旅游消费从 “规模扩张” 向 “质量效益” 转变。
(一)从 “价格竞争” 到 “价值竞争”
金融支持将帮助旅游企业摆脱 “低成本运营” 依赖。例如,中小民宿可通过贷款升级设施、培训服务人员,从 “低价民宿” 转型为 “精品民宿”;景区能借助融资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减少对门票收入的依赖。行业竞争将更多聚焦于服务质量、文化内涵、科技应用,推动旅游消费向 “高品质、个性化” 升级。
(二)从 “传统业态” 到 “融合创新”
金融对 “文旅 + 康养”“旅游 + 数字” 等新型消费的支持,将加速业态融合。例如,康养旅游项目可通过 REITs 融资建设医疗配套设施,实现 “旅游 + 体检 + 疗养” 一体化服务;景区借助信贷资金开发元宇宙体验项目,让游客 “线上云游 + 线下实景” 联动消费。这些新业态将成为旅游消费的新增长点。
(三)从 “季节性波动” 到 “全时全域”
通过基建升级和金融支持,旅游消费将打破时空限制。例如,北方景区可借助融资建设冰雪旅游设施,形成 “冬夏两旺” 格局;乡村旅游点通过完善交通、支付等基础设施,吸引游客 “淡季错峰游”。金融工具的介入,还能帮助企业更精准地预测客流、调配资源,降低季节性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四、落地建议:让政策红利转化为消费动能
《意见》的效果,最终取决于落地执行。对于旅游行业而言,需把握政策机遇,主动对接金融资源:
·
企业层面
:中小旅游企业应规范财务数据,主动对接银行 “首贷中心”,利用政府担保政策降低融资门槛;大型文旅集团可探索资产证券化,通过 REITs 盘活存量资产;
·
行业层面
:旅游协会可搭建 “银企对接平台”,组织金融机构与企业专场对接会,同时开展金融知识培训,帮助企业理解政策、运用工具;
·
地方层面
:结合区域旅游特色制定配套措施,例如海南可侧重支持免税购物金融服务,云南可聚焦乡村旅游信贷,新疆可强化自驾游基础设施融资支持。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需跳出 “传统风控” 思维,创新服务模式:银行可开发 “旅游消费数据贷”,基于 OTA 平台的预订量、好评率等数据授信;保险公司可与旅行社、景区共建 “风险共担机制”,动态调整保费与保障范围。
结语:金融为笔,绘就旅游消费新图景
金融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不仅能 “解渴” 于当下,更能 “赋能” 于长远 —— 它将让旅游企业更有活力,让旅游设施更趋完善,让旅游体验更加美好,最终推动旅游消费成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循环的重要引擎。
对于每一位游客而言,未来的旅行可能是这样的:用 “旅游分期贷” 规划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适老化景区刷脸支付购买文创,因突发不适获得及时的保险理赔,返程前用外币卡轻松结算 —— 这些场景的实现,正是《意见》描绘的旅游消费新图景。而这一切,已在政策的推动下,逐步照进现实。
上一篇:
对旅游市场强迫购物问题整治的思考
下一篇:
丰富文旅新夜态发展思考
关于我们
洞见文旅
成果展示
景区运营
大观书院
政策标准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手机:13385115581
电话:13985597713
邮箱:2507604031@qq.com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中央商务区6栋16楼1-5号
Copyright © 2025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4018784号-1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3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