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视剧《长安的荔枝》引发的全民追剧热潮,到各地荔枝文化节上人山人海的热闹场景,再到货架上琳琅满目的荔枝文创产品,荔枝早已超越了普通水果的范畴,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文化现象和经济热点。这一惊人的蜕变背后,文旅深度融合所产生的强大推动力功不可没,它不仅让荔枝产业焕发了新的生机,更为其他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一、千年文脉:荔枝产业的文化根基
荔枝文化,如同一条蜿蜒流淌的长河,在中华大地上已经流淌了数千年。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被荔枝的独特魅力所吸引,为它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诗篇共同构筑了荔枝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如今荔枝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苏轼一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生动地表达了对荔枝美味的痴迷,让岭南荔枝的名声传遍天下。这句诗不仅写出了荔枝的甘甜可口,更蕴含着人们对岭南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向往。而杜牧的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则为荔枝增添了几分神秘与传奇的色彩。诗句背后,是古代为了运送荔枝所耗费的巨大人力物力,从侧面反映出荔枝在当时的珍贵,也让荔枝与历史典故紧密相连。
除了这些广为人知的诗句,还有许多文人雅士留下了关于荔枝的佳作。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细致地描绘了荔枝的形态、颜色和口感:“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这段文字将荔枝的模样刻画得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能亲眼看到、亲口尝到这美味的果实。
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就像一片肥沃的土壤,滋养着荔枝产业的成长。在过去,荔枝仅仅是一种季节性的水果,产业价值主要体现在果实的销售上。而如今,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各地开始重新审视荔枝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深挖其文化内涵。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对民间传说的搜集整理,荔枝文化被不断丰富和拓展,从诗词歌赋到历史故事,从民俗风情到传统种植技艺,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完整的文化体系。
这种对文化内涵的深挖,让荔枝文化不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文字,而是 “活” 了起来。它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当地文化身份的重要标志。例如,在一些荔枝主产区,当地居民会自豪地向外地游客讲述荔枝的历史传说和文化故事,让游客在品尝荔枝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认同感,不仅增强了当地居民对本土产业的支持,也吸引了更多外地游客前来探寻荔枝文化的奥秘,为荔枝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影视助力:荔枝产业的破圈密码
在当今时代,影视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拥有着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长安的荔枝》这部电视剧的热播,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荔枝产业破圈的大门,让荔枝从 “小特产” 迈向了 “大产业”。
《长安的荔枝》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唐朝时期荔枝从岭南运往长安的故事。剧中,荔枝的频繁出镜并非简单的道具展示,而是与剧情发展紧密相连,它见证了主人公的艰辛与执着,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这种将荔枝融入故事情节的表现方式,让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对荔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观众的兴趣很快转化为实际的消费行动。根据京东数据,截至 6 月 5 日,广东荔枝成交额同比增长超 560%;美团数据显示,6 月以来,用户针对 “广东荔枝” 的搜索量环比增长 143%。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影视传播所带来的巨大市场效应。它不仅带动了荔枝鲜果的销售,还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许多观众在看完电视剧后,纷纷表示想去岭南地区亲眼看看荔枝的生长环境,体验采摘荔枝的乐趣,这直接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影视与历史的联动,是此次荔枝产业爆发的关键所在。电视剧以历史事件为背景,赋予了荔枝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观众在追剧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将剧中的荔枝与历史上的荔枝联系起来,加深了对荔枝的认知和情感认同。这种情感认同一旦形成,就会转化为强大的消费驱动力。同时,影视的传播范围广、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让荔枝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大大提升了荔枝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新媒体的助力也让影视的传播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放大。在社交媒体上,关于《长安的荔枝》和荔枝的话题讨论热度居高不下,网友们分享着自己的观剧感受、品尝荔枝的体验,甚至自发地传播荔枝的文化知识。这种全民参与的传播模式,让荔枝的热度持续攀升,形成了强大的口碑效应。
三、文旅融合:荔枝产业的升级路径
文旅融合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对于荔枝产业而言,文旅融合更是实现从 “舌尖美味” 到 “文化符号” 升级的关键所在。各地通过打造特色旅游项目、推出多元化的旅游路线,让游客在体验荔枝文化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广东茂名作为著名的荔枝之乡,在文旅融合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当地借助荔枝文化,打造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荔枝主题街区是其中的一大亮点,街区内的建筑风格、店铺装饰都融入了荔枝元素,游客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荔枝的世界。甜蜜蜜旅馆则以荔枝为主题进行装修布置,从房间的壁画到床上用品,处处都能看到荔枝的身影,让游客在住宿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浓浓的荔枝文化氛围。荔枝乐园更是吸引了众多亲子家庭前来游玩,园内设置了与荔枝相关的游乐设施和互动项目,让孩子们在欢乐中了解荔枝知识。
这些旅游项目的推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游客们不仅可以品尝到新鲜多汁的荔枝,还能参与荔枝采摘、荔枝加工等活动,深入了解荔枝的生长过程和制作工艺。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游客对荔枝文化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也大大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和回头率。
2025 年南山荔枝旅游消费季的举办,更是将文旅融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此次消费季推出了 6 条 “荔枝 +” 主题旅游路线,涵盖了 “荔枝 + 体育”“荔枝 + 科技”“荔枝 + 展览” 等多个主题。“荔枝 + 体育” 路线将荔枝采摘与户外运动相结合,游客可以在采摘荔枝后,参与徒步、骑行等体育活动,享受健康与美味的双重体验;“荔枝 + 科技” 路线则带领游客走进荔枝种植基地,了解现代化的荔枝种植技术和保鲜技术,感受科技为荔枝产业带来的变革;“荔枝 + 展览” 路线通过举办荔枝文化展览,展示荔枝的历史文化、艺术作品等,让游客全方位了解荔枝文化的魅力。
这些 “荔枝 +” 主题旅游路线,深度融合了 “吃住行游购娱” 等旅游要素,为游客提供了一站式的旅游体验。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不仅能品尝到荔枝美食,还能住宿在富有荔枝文化特色的酒店,购买到精美的荔枝文创产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文旅融合模式,让南山荔枝从单纯的 “舌尖美味” 升级为具有深厚内涵的 “文化符号”,大大提升了荔枝产业的附加值。
通过文旅融合,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双赢。一方面,荔枝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传承,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荔枝文化;另一方面,文旅融合带动了当地旅游、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四、文创创新:荔枝产业的活力源泉
文创产品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表达,对于荔枝产业来说,文创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为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让荔枝文化以更加新颖、时尚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
近年来,荔枝题材的文创产品日益丰富多样,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文具领域,荔枝形状的笔、笔记本、书签等深受学生和文具爱好者的喜爱,这些文具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蕴含着荔枝文化的元素,让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也能感受到荔枝的魅力。在装饰品方面,荔枝造型的挂件、摆件、首饰等成为了市场的新宠,这些装饰品设计精美,将荔枝的形态和色彩完美地展现出来,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在服装领域,印有荔枝图案的 T 恤、裙子等服装也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了夏日里的时尚单品。
除了这些日常用品,荔枝文创食品也备受关注。荔枝文创雪糕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口味,成为了许多景区和甜品店的网红产品。雪糕的造型有的是逼真的荔枝果实,有的则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元素,如荔枝与古建筑的结合,既满足了人们的味蕾需求,又具有一定的观赏性。非遗荔枝雕刻更是将传统工艺与荔枝文化完美结合,雕刻艺人以荔枝核或荔枝木为原料,精心雕刻出各种图案和造型,这些作品不仅是精美的艺术品,更是荔枝文化的重要载体。
2025 年 6 月 20 日,东莞大朗第四届佳果游园荟暨非遗文创潮集消费周的启动,为荔枝文创产品的展示和销售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现场以荔枝为灵感的场景布置,让人们仿佛走进了一个荔枝的童话世界,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赏。非遗手作摊位上,竹编荔篮、毛织文创等产品备受欢迎。竹编荔篮是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品,艺人用精湛的编织技艺,将竹子编织成荔枝形状的篮子,既美观又实用;毛织文创则将现代毛织工艺与荔枝元素相结合,制作出的围巾、帽子等产品时尚而富有特色。这些非遗文创产品将非遗美学与现代艺术巧妙碰撞,尽显匠心,不仅传播了荔枝文化和传统工艺,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文创产品的创新发展,让荔枝产业的产业链得到了进一步延伸。它不再局限于荔枝鲜果的生产和销售,而是拓展到了文创设计、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同时,文创产品的开发也为荔枝产业带来了更高的附加值,提高了产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文创产品以其独特的方式传播了荔枝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荔枝,增强了荔枝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五、转型启示:荔枝产业的发展经验与借鉴
荔枝的火爆并非偶然,而是文化产业深耕细作的必然结果。从文化破圈带动全民热议,到销售渠道革新推动产业发展,再到国际市场突破与衍生消费兴起,荔枝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文化产业的华丽转身。这一成功转型不仅为荔枝产业本身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更为其他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立足资源禀赋,深挖在地文化
荔枝产业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其对自身资源禀赋的充分利用和对在地文化的深入挖掘。各地荔枝主产区依托丰富的荔枝种植资源,深入研究荔枝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讲好了属于自己的荔枝故事。其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应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如独特的自然资源、传统的手工艺、深厚的历史文化等,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品牌。
例如,一些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地区,可以围绕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工历史,开发相关的工业旅游项目和文创产品;一些具有传统手工艺的地区,可以将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同时举办手工艺文化节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体验。
(二)借助多元力量,扩大文化影响力
荔枝产业的火爆,离不开影视、新媒体等力量的助力。《长安的荔枝》的热播和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让荔枝文化的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其他产业也应积极借助这些力量,扩大自身的文化影响力。
可以与影视制作公司合作,将产业特色融入影视作品中,通过影视传播带动产业发展;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如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等,展示产业的特色和文化内涵,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同时,还可以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音乐节、艺术节、美食节等,提高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推进文旅融合,拓展产业价值
文旅融合是荔枝产业实现升级的重要路径,这一经验同样适用于其他产业。通过推进文旅融合,可以将产业与旅游、文化等元素有机结合,拓展产业的价值空间。
例如,农业产业可以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让游客体验农事活动、品尝农家美食;工业产业可以开发工业旅游项目,让游客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工业历史;文化产业可以打造文化旅游景区,吸引游客前来感受文化的魅力。通过文旅融合,不仅可以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四)加强创新驱动,提升产业竞争力
文创产品的创新为荔枝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这表明创新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其他产业也应加强创新驱动,在产品设计、生产工艺、销售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
在产品设计上,要结合市场需求和文化元素,推出具有创新性和吸引力的产品;在生产工艺上,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在销售模式上,要积极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利用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新兴销售方式,扩大产品的销售范围。
六、结语
荔枝产业的华丽转身,是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下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成功典范。它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借助影视传播的力量,通过文旅融合的路径和文创创新的手段,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文化产业的跨越,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在未来的发展中,相信会有更多的特色产业借鉴荔枝产业的成功经验,立足自身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借助多元力量,推进文旅融合,加强创新驱动,在文化产业的深耕中释放更多潜能、创造更大价值,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