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官方网站!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13985597713
文旅前沿
文旅前沿 您的位置:首页>>洞见文旅>>文旅前沿
莫让负面流量毁了旅游
2025-05-01 20 返回列表
微信图片_20250501075236
近日,一则“女子赤足踏入4.8亿年‘地下水晶宫’晶花池,导致不可逆污染”的新闻在网络刷屏,引发舆论声讨。从“4.8亿年的地质遗产”“地质层一脚踏碎”“纯净到能直饮的水源变脏”到“国家级贫困县的自毁招牌”,这则新闻用极具煽动性的语言,将一次普通的游客行为包装成一场“毁灭性灾难”。然而,真相果真如此荒诞吗?
一、夸大事实的“流量密码”:一场精心策划的“灾难叙事”
首先,所谓的“4.8亿年地层”,实际上是贵州寒武纪石灰岩地层的年龄。贵州作为地层研究占据重要地位的区域,有全球最古老动物化石,6.1亿年瓮安生物群,有前寒武纪重要研究区域梵净山群。这些指的都是地层的年龄。而石灰岩白云岩构成的溶洞,在自身因素的影响下,其生成时间不可能超过千万年,因为基本过了几百万年就坍塌了。4.8亿这纯纯博眼球的夸张表述方式。
微信截图_20250501075318
微信截图_20250501075349
微信截图_20250501075418
再说“晶花一踩就碎”,文石与方解石的莫氏硬度3.5~4.5,比人体指甲(2.5)还硬,普通踩踏根本无法破坏,更遑论“崩塌”“不可逆损伤”。
更离谱的是对“基因库”的断章取义。洞穴水质纯净不假,但将其称为保存地球早期环境的“活化石”,无视现代微生物与远古环境的差异,刻意渲染“污染恐慌”。更有甚者,搬出“国家级贫困县”旧称,煽动对地方发展的恶意联想——殊不知该县早已脱贫,这种用旧标签贬低地方形象的行径,实为别有用心。
二、负面流量的“杀伤力”:从B太到云南宰客,踩踏的是旅游业的命脉
此类炒作并非孤例。此前“B太”发布餐饮行业暗访视频后,多地摊贩遭网暴,合法生意毁于一旦;云南“导游宰客”谣言曾让丽江等旅游城市声誉暴跌,数年难恢复元气。此次“晶花池事件”同样是负面流量的“套路”:编造耸人听闻的标题→制造全民声讨→迫使景区过度反应(如封闭保护、限制游览),最终导致游客减少、旅游收入滑坡。
而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是脱贫致富的核心产业。一旦因谣言受损,不仅打击当地经济,更损害政府公信力。以此次事件为例,若地方政府迫于舆论压力暂停景区开放或收紧管理,损失的不仅是门票收入,更有产业链上下游的就业机会。
三、规范流量生态:自媒体不是法外之地,流量更非道德遮羞布
自媒体时代,流量至上的畸形生态滋生出两种极端:一是“黑红也是红”的恶意营销,二是“避坑指南”演变成“地域黑”。对此,亟需建立多重监管机制。
1.内容审核前置化
平台需对涉旅游类高敏感内容进行事实核查,对夸大、虚假信息限流;科学传播
2.责任制
专家发声需严谨,媒体引用需核对权威资料,避免“专家背书”被滥用以及断章取义!
3.法律惩戒常态化
对恶意制造、传播谣言的自媒体依法追责,绝不能“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旅游业的根基在于信任与口碑。一则失实的“毁灭性报道”,可能让一座历经亿万年形成的地质奇观被污名化;一次无底线蹭流量的操作,足以摧毁地方数十年积累的旅游品牌。

二维码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手机:13385115581 电话:13985597713 邮箱:2507604031@qq.com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中央商务区6栋16楼1-5号
Copyright © 2025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4018784号-1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3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