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官方网站!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13985597713
文旅前沿
文旅前沿 您的位置:首页>>洞见文旅>>文旅前沿
Z世代驱动旅游升级
2025-02-17 132 返回列表
微信截图_20250217093123
一、Z世代的旅游需求画像:从“打卡”到“沉浸”,从“流量”到“留量”
1.个性化与兴趣驱动
Z世代(1995-2010年出生)的旅行决策高度依赖兴趣标签,如影视、动漫、游戏等文化符号。约40%的年轻人会因一部影视作品或游戏选择目的地,例如《黑神话:悟空》带火山东灵岩寺景区,成为“跟着游戏去旅行”的典型案例。
微信截图_20250217093211
他们追求“小众化体验”,如主题乐园的限定活动(如上海欢乐谷新春国潮节的电音醒狮与烟花秀)、非遗手作工坊等,强调“仪式感”与“专属感”。
2.安全与品质并重
后疫情时代,Z世代对卫生安全、服务标准化要求更高。74.6%的年轻人倾向选择连锁餐饮品牌,住宿预算提升62.96%,且更关注景区智慧化管理(如虚拟排队系统、实时环境监测。
3.社交与传播属性

旅行不仅是体验,更是社交货币。85%的Z世代会在社交平台分享旅行内容,短视频、直播成为主要种草渠道。例如长沙季高兔窝窝乐园通过“潮酷IP+数字互动”设计打卡点,激发用户自发传播。

微信截图_20250217093240

二、国内景区服务升级的标杆案例与核心逻辑

1.文化符号的年轻化重构:灵岩寺×《黑神话:悟空》

案例:山东灵岩寺借势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取景地流量,联合高校策划“青年品牌官”创意工坊,将“悟空”精神内核转化为景区IP,推出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

逻辑:以流行IP为媒介,提炼传统文化符号的现代价值,通过校企合作引入Z世代创意,实现“文化破圈”

微信截图_20250217093312

4.服务细节的品质化:青岛奥帆智慧厕所

案例:青岛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将厕所升级为“海洋风情智慧厕所”,融入物联网技术、艺术化设计,提升服务细节的“隐形竞争力”。

逻辑:从细微处优化体验,通过智慧化管理(如厕位监测)与美学设计(海洋主题装饰),传递景区对品质的追求。

三、传播与推广策略: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共创”

1.短内容与直播种草

Z世代对短视频、直播的渗透率超60%,景区需构建“短平快”内容矩阵。例如,灵岩寺通过大学生创意工坊产出UGC内容,上海欢乐谷联合市文旅局直播“乐嗨过大年”,均实现低成本高传播。

2.跨界联名与社群运营

与游戏、动漫、潮牌等跨界合作,如《黑神话:悟空》×灵岩寺、季高乐园×PANCOAT潮牌,精准触达年轻圈层。同时,通过社群运营(如粉丝打卡挑战赛)增强用户黏性。

3.数据驱动的精准营销
利用大数据分析Z世代偏好,如马蜂窝报告显示Z世代偏爱博物馆、主题公园,可针对性设计“研学+娱乐”融合产品,并通过算法推送个性化内容。


四、景区升级路径总结:三大核心维度下的产品业态深化

1. 文化内核×流行表达:打造“可感知、可互动”的文化符号矩阵

IP跨界联动与场景活化

通过影视、游戏、动漫等流行IP与景区文化深度融合,构建“虚实共生”的体验场景。例如,河南云台山以王维诗词为灵感,推出“与王维对诗”沉浸式互动活动,游客在茱萸峰上通过AR技术触发诗词投影,实现古今对话,吸引90后、00后占比达70%的年轻客群。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则结合敦煌壁画元素,开发《飞天》主题VR飞行体验,游客可化身“飞天”俯瞰大漠奇观,将文化遗产转化为高传播性的数字资产。

非遗技艺的年轻化重构

将传统非遗以“轻量化、趣味化”形式植入景区。例如,江西庐山景区引入西河戏非遗传承人,在白鹿洞书院开展“唱腔+山水”实景演出,游客可参与角色扮演,体验传统戏曲的现代魅力;贵州黄果树瀑布景区推出“非遗工坊”,游客可亲手制作蜡染、银饰,并通过短视频平台分享创作过程,形成“非遗+社交”的传播链。

国潮节庆与在地文化符号再造

以节庆为载体,融合在地文化基因与潮流元素。如南京“元启金陵”数字文化客厅,通过3D全息投影复现《南都繁会图》,游客可“穿越”至明代市集参与虚拟交易,同步推出“国潮汉服快闪”“古风剧本杀”等活动,使传统文化符号成为年轻人社交货币


2. 科技赋能×体验创新:构建“全链智慧化”的服务生态

智慧管理系统的场景化应用
通过物联网与大数据实现景区运营效率跃升。例如,上海欢乐谷引入人脸识别虚拟排队系统,游客扫码后可在周边区域自由游览,系统实时推送排队进度,减少无效等待时间。青岛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部署智能环境监测系统,实时分析空气质量、人流密度,动态调整开放区域,平衡生态保护与游客体验

沉浸式技术驱动的体验升级
利用AR/VR、光影技术打造多维感官盛宴。洛阳龙门石窟《无上龙门》体验馆通过270°环幕投影与立体声效,再现北魏至盛唐的石窟开凿史,游客沿数字长河“触摸”千年佛像纹理;苏州周庄古镇推出“5G+全息船游”,游客乘船时可透过智能眼镜观看虚拟渔歌表演,虚实交织还原水乡生活图景。

个性化服务的智能匹配
基于AI算法提供定制化体验。曲阜三孔景区上线“AI数字人导游”,根据游客年龄、兴趣自动生成讲解内容,如青少年游客可触发《论语》趣味问答,中老年游客则侧重历史典故深度解读;杭州西溪湿地开发“生态探秘”智能路线推荐系统,结合实时天气与游客体能数据,动态规划观鸟、徒步或水上活动路线


3. 用户共创×传播裂变:构建“内容生产—社群扩散—消费转化”闭环

UGC内容共创平台搭建
鼓励Z世代参与景区内容生产。如山东灵岩寺联合高校开设“青年品牌官”创意工坊,大学生团队为景区设计《黑神话:悟空》主题AR寻宝游戏,并制作短视频攻略,带动景区话题量增长300%。长沙季高兔窝窝乐园推出“亲子VLOG挑战赛”,游客拍摄创意视频上传至官方平台,优秀作品可兑换限定周边,形成“内容生产—流量激励”的正循环

跨界联名与社群裂变营销
通过潮牌、游戏、音乐等跨界合作触达圈层用户。敦煌景区与网易游戏《大话西游》联名推出“敦煌飞天皮肤”,玩家完成任务后可兑换景区门票,带动游戏用户向游客转化;云台山景区联合抖音发起“云端对诗”挑战赛,用户拍摄诗词朗诵视频并@景区账号,话题播放量超2亿次,实现低成本传播裂变

私域流量池与体验型社群运营
构建以兴趣为核心的垂直社群。例如,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建立“戏剧爱好者联盟”,定期举办剧本创作工坊、主演见面会,社群成员享有优先购票权与专属观剧动线;黄果树瀑布景区打造“光影摄影俱乐部”,为会员提供夜间灯光秀专属机位与摄影课程,通过高黏性社群促进二次消费与口碑传播。

业态升级逻辑总结

三大维度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文化为魂、科技为骨、用户为脉”形成协同效应:

文化符号的科技化表达(如AR诗词投影)降低了传统文化的认知门槛;

科技赋能的体验设计(如智能路线推荐)提升了服务精准度;

用户共创的内容生态(如UGC挑战赛)则持续为景区注入新鲜流量


未来景区需以“产品即内容、体验即传播”为核心理念,构建从文化挖掘到科技落地、从用户参与到商业转化的完整价值链。


结语
Z世代的旅游需求已从“观光消费”转向“体验共创”,景区需以文化为魂、科技为翼、传播为桥,构建“有温度、有故事、有参与感”的新旅游生态。唯有如此,方能在这场“体验经济”的浪潮中,实现从“流量收割”到“价值共生”的跨越。


二维码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手机:13385115581 电话:13985597713 邮箱:2507604031@qq.com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中央商务区6栋16楼1-5号
Copyright © 2025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4018784号-1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3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