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元演艺形式遍地开花
在 “演艺 + 旅游” 的融合浪潮中,各地积极探索,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西安,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都,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历史舞台剧。《长恨歌》以华清宫为背景,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在实景舞台上娓娓道来,灯光、音乐与舞蹈完美融合,让观众仿佛穿越回大唐盛世。新编历史舞台剧《赳赳大秦》则让文物在舞台上 “活” 起来,生动展现了大秦帝国的崛起与辉煌 。
而在青岛,大型沉浸式航海史诗音乐剧《寻梦沧海》成为城市文旅的新名片。该剧以青岛海洋文化和中国航海史为故事主线,借助奥帆中心 “海上剧场” 的独特优势,通过 360° 沉浸式包裹影像、全景声环绕以及实时动作的观众席座椅,为观众带来全方位的沉浸式体验。观众仿佛置身于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上,与剧中角色一同开启航海冒险之旅 。
不仅如此,长沙的沉浸式舞台剧《风华・长沙》,通过全息投影技术,让观众换装以剧中角色进入剧场,身临其境地感受长沙百年间的英雄故事;湄洲岛的大型情境交互式实景演艺项目《缘起湄洲》,融合舞蹈、武术、马术等多种演艺门类,生动展现了妈祖文化的魅力 。
(二)显著带动效应日益凸显
“演艺 + 旅游” 模式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容小觑。以西安为例,2024 年,西安 21 部精品旅游演艺演出近 3.6 万场次,接待游客超 1600 万人次,大型演唱会(音乐节)举办 26 台 44 场次。“TFBOYS 十年之约” 演唱会在西安举办时,门票收入达 3576 万元,据第三方抽样调查统计,直接带动了 4.16 亿元的旅游收入。演出前后,西安住宿线上提前预订量大幅增长,8 月 6 日至 7 日出行总订单量同比增长 738% 。
青岛的《寻梦沧海》自 2024 年 2 月首演至 5 月 27 日,已完成 100 场演出,接待观众近 5 万人。其火爆程度不仅体现在票务销售上,还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行业的发展。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周边的餐厅、酒店在演出期间生意兴隆,不少游客为了观看演出,选择在附近住宿,进一步推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繁荣 。
再看福建泉州,2023 - 2024 年举办大型演唱会 50 场,观演规模超 80 万人次,带动餐饮、住宿、旅游等产业消费超 100 亿元。这些数据充分表明,“演艺 + 旅游” 模式已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
二、前进路上的荆棘
尽管 “演艺 + 旅游” 模式呈现出繁荣景象,但不可忽视的是,多数演艺项目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相似性。在一些古镇旅游中,常见的民俗表演如舞龙舞狮、戏曲杂技等,在不同地区的古镇中频繁出现,缺乏独特性与创新性 。这种同质化现象使得游客在观赏过程中容易产生审美疲劳,降低了对演艺项目的兴趣。据调查,约 60% 的游客表示在不同旅游目的地观看的演艺节目相似度较高,这严重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也限制了 “演艺 + 旅游” 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
“演艺 + 旅游” 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然而目前创意策划、表演、市场营销、管理等环节均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 。在创意策划方面,缺乏能够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并将其巧妙融入演艺项目的专业人才,导致许多演艺项目缺乏独特的创意和文化底蕴。在表演人才方面,既具备扎实的表演功底,又能适应旅游演艺高强度演出需求的演员相对稀缺。而市场营销和管理人才的不足,使得一些优秀的演艺项目难以得到有效的推广和运营,无法充分发挥其市场潜力 。
我国旅游演艺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部分地区资源利用率较低。一些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偏远地区,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无法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吸引力的演艺项目 。此外,资源整合程度不高,旅游景区、演艺团队、旅行社等相关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与协同发展机制。景区与演艺团队之间沟通不畅,导致演艺项目与景区特色结合不紧密;旅行社在推广演艺项目时积极性不高,未能充分发挥其在旅游市场中的渠道作用 。这些问题使得 “演艺 + 旅游” 产业尚未形成强大的合力,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破境之钥
创新是 “演艺 + 旅游” 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深入挖掘旅游目的地的地域特色文化,是打造独特演艺产品的关键。西安的《长恨歌》便是成功范例,它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与华清宫的历史背景紧密结合,展现了大唐盛世的文化魅力。各地应借鉴这种模式,深入探寻本土文化的精髓,如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传统技艺等,并将其巧妙融入演艺项目中 。
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能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例如,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全息投影等技术,打造沉浸式的演出场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历史长河或奇幻世界之中。此外,增加互动环节也是提升观众参与度的有效途径。通过设置观众与演员的互动环节、让观众参与剧情发展等方式,增强观众的体验感和记忆点,使演艺产品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
优化资源整合是实现 “演艺 + 旅游”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建立产业联盟是整合资源的有效方式,旅游景区、演艺团队、旅行社、酒店等相关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同打造 “演艺 + 旅游” 的产业链 。通过产业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政府在资源整合中应发挥引导作用,加强对旅游演艺项目的规划和管理,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同时,加大对旅游演艺产业的资金支持,设立专项基金,鼓励企业创新发展 。此外,创新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旅游演艺项目的投资,拓宽产业发展的资金渠道 。通过优化资源整合,实现 “演艺 + 旅游” 产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三)针对性创新
不同客群对旅游演艺的需求各异,未来的 “演艺 + 旅游” 产品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针对亲子客群,可设计充满趣味和教育意义的互动式演艺项目,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学习知识;对于年轻群体,融入潮流文化、时尚元素的演艺产品将更具吸引力,如结合电子音乐、街舞等的创新表演 。此外,根据游客的兴趣爱好、文化背景等定制专属的演艺旅游线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将成为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的重要方向。
“演艺 + 旅游” 的融合发展,为文旅产业带来了无限可能。它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行体验,为旅游目的地增添了独特魅力,还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尽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只要不断优化产品与服务,加强人才培养与资源整合,这一充满活力的产业模式必将在未来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