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编制好“十四五”规划。目前,全国多地的文旅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幕。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文化和旅游产业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十四五”期间旅游业承担的历史使命也将更为重大。
“十四五”期间旅游业的发展形势
1、文旅经济发展与优化空间布局一体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和旅游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力量。基于各区域间的资源差异等因素,文化旅游经济发展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需要解决的是文旅发展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的问题,在明确产业发展定位的基础上实现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目标。遵循文旅经济发展与优化空间布局一体化理念,能够促进文旅产业不断深化融合,提升区域产业综合竞争力。
2、项目用地与国土空间布局一体化。《“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涉及各类项目建设用地,国土空间规划应发挥对各类用地的规划引领作用,合理分解、布局不同项目的建设用地。对于重点建设的文化旅游项目优先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确保重点项目的规划空间。遵循项目用地与国土空间布局一体化理念,能够优化文化旅游发展的资源配置,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有助于盘活存量土地,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发展。
3、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一体化。《“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要遵循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一体化理念。自然规律方面,发展文化旅游,首先要保护生态环境,划定规划保护红线和禁止开发区域,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实现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经济规律方面,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必须遵循经济规律,优化产业发展结构,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增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目的。
4、城市与乡村文化旅游发展一体化。城市与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互补性与共生性,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离不开城市消费的辐射与带动,城市文化旅游也离不开乡村的促进和支持。“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应当遵循城市与乡村文化旅游发展一体化理念,在坚持城市与乡村错位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城乡各类文化旅游资源的双向流动,以此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增强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5、旅游发展与文化传承一体化。旅游与文化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在发展中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一方面,旅游的融合为文化传播提供了载体,是文化交流与扩散的有效渠道,拓宽了文化产业的市场空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文化是提升旅游品质的重要因素,赋予旅游产品丰富的内涵,提升游客的满意度,为旅游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遵循旅游发展与文化传承理念,是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