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官方网站!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13985597713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洞见文旅>>行业动态
乡村振兴专题|日本乡村改造,从贫民窟到世外桃源
2024-11-11 221 返回列表
微信截图_20241111105117
一、曾经的脏乱差,如今的世外桃源
微信截图_20241111132327

说起日本的农村,有太多关于它们的传说,干净、整洁、美丽,仿佛世外桃源一般。但大多数人只看到了日本农村的表象,很少有人能够深入了解到日本农村的本质。

微信截图_20241111132406

几十年前,日本农村完全不是现在的样子,肮脏、贫穷、落后是这里的代名词,经过日本人不懈的努力,才终于改造成了现在的样子。

日本农村改造的终极目标:营造一个缓慢、舒适的宜居社区,让民众不需要挤到大城市,也能拥有高品质的生活,让那些生活在大城市的人,还有一个可以留恋和随时回来的“世外桃源”。

二 、看清农村的本质,宜居的社区

上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历了剧烈的城市化,与现在中国农村的情况一样,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传统的农业社会迅速崩塌。年轻力壮的人都走了,村子里只剩下老幼病残。政府只顾招商引资,建起大量重污染工厂,每天排放着污染,河流里散发着恶臭,村庄被垃圾包围,更不要提对当地产业、自然资源、文化遗产的保护了。

微信截图_20241111132518

微信截图_20241111132548

不过,日本人最终觉悟了,再这么下去,农村将成为附近城市的大贫民窟,这是绝对不能忍受的。1968年,改造农村运动在日本古川町的濑户川地区率先发起。他们首先把目光对准了周边那些恶臭熏天的河流。他们的办法是,将3000多条锦鲤直接放入河流之中。

微信截图_20241111132632

锦鲤是日本的“国鱼”,常常作为日本的象征,出席各国的世界博览会。将这样的宝贝放入河中,是为了表达对污水治理的决心。当地居民从自家门前做起,每天两次自发去清理河中的垃圾。到了冬天,大家还要一起把锦鲤打捞起来送到较深的水塘里过冬,顺便再次彻底清理水塘,春天时再把锦鲤放回。

微信截图_20241111132719

这样,养锦鲤成了当地居民的公共事务。

经过几年的坚持,曾经臭气熏天的河流成为了清澈见底的锦鲤乐园,河流干净了,道路也跟着干净起来,美丽的濑户川自然成了大家共同的骄傲,锦鲤图案也化身为当地的一种图腾,连下水道的铁板上都是。

微信截图_20241111132803

三、村民的觉悟,牵起农村的改造运动

濑户川的村庄之所以有今天的模样,并不是全靠政府的政策指导,官员的带头指挥,而是由村民的思想觉悟,自己来民主决定的,政府只是充当服务的角色。

微信截图_20241111132915

有一年,日本政府打算在当地修一条国道,居民们认为这是关乎当地风貌的大事。大家一番研究后向政府建言,决定在道路沿线种植榉木,这样可以便营造一条绿色的道路。“我们认为,榉木20年就可以长大,很快就可以达成我们的梦想,所以就去做了!”

这便是日本村民的觉悟:家乡的营造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等上20年让树木成林;也不可能不犯错误,可以在漫长的时光中不断去修整,但粗糙鲁莽的大干快上往往是破坏力最大的。

四、村民与政府共治,保护传统杜绝乱开发

村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原来肮脏的环境改造成了干净整洁的家园,还与当地政府一起商讨制定了相关法律政策,杜绝以前那种只顾经济不顾环境成本的乱开发行为。

村民们约定,房子的高度不能超过三层小楼。政府也出台政策,给遵守这一约定的人家经济补助。某户人家,就在两年内领了 100 万日元的补助款。除了环境治理,对传统的保护也非常值得借鉴。

微信截图_20241111133025

当地的房屋大部分以传统工艺建造,木制房屋极少用铁钉固定,而是通过榫卯衔接,即牢固又美观。房屋的出檐、格栅、斗拱等都保存了传统的木造工法,外国游客来了,都无不为这古色古香的建筑赞叹。少数用新材料建设的房屋,它的正面依然会仿造日本传统的立面风格。

微信截图_20241111133057

1989年,政府再次下发补助,帮助当地兴建了一座“木匠文化馆”,以保存和展示当地的木匠文化。整幢建筑也是最重要的展示之一,当地木匠就地取材,采用当地工艺制成,全部使用大木作毛榫接而成,没用一根钉子。

微信截图_20241111133131

木匠文化馆的落成不仅让当地的传统木匠技艺得到保存和传播,还吸引日本各地的木匠和建筑师前来取经。同时,文化馆周边还兴建了一个村民广场,成为了当地居民最喜爱的公共空间。

微信截图_20241111133159

每年,这里都会举办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将村民们凝结在一起的纽带。可以看出,延续传统是社区营造的基础。

相较于日本农村的改造历程,我国乡村改造计划的觉醒。近年来也开始日渐凸显,尤其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振兴项目在全国遍地开花。但是由于投入大、周期长、产业链长,融资条件不成熟等特点,不少项目半路就夭折了,但依然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和操盘手,总结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值得学习。

文章素材来源蓝城农业、中规建业等平台,由大观文旅整理编辑,仅供学习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手机:13385115581 电话:13985597713 邮箱:2507604031@qq.com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中央商务区6栋16楼1-5号
Copyright © 2025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4018784号-1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3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