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运营的本质应该是把景区所沉淀的价值叠加起来,形成集中的价值包,以交换的方式传递给价值需要的人。
这个价值包含有效的资本价值和人性的弱点。
首先,是价值集中塑造。把景区作为价值集中营,而且是多元化的,物有所值的。这个价值可能是生态价值、景观价值、文化价值、服务价值、体验价值、资产价值、品牌价值等。运营之前,先进行价值盘点,列出价值清单及价格预估。这些构成手中可运营的资本。
价值分为自然价值、人文价值和服务价值。
一是自然价值:如风景、生态、环境等,这些都是天然的,为了实现价值,可能会建设一些方便价值变现的设施,投入的回收成为价格的一部分。
二是人文价值:如人文资源、人文活动等。
三是服务价值:为游客提供的一切服务。
这些价值,在充分保质保量的基础上,构建自身的、区域的、相关产业的三大生态圈,为实现可持续变现提供保障。
其次,价值让渡。
这是一个交换的过程,有快有慢,游客要一点一点地体会,如观光、呼吸新鲜空气、运动、吃住等,通过体验过程一点一点地让渡给游客,可能需要几天,也可能是半天。这是消费让渡。
旅游景区的价值让渡是一个舒心的体验过程。现实中,唯利是图的经营理念使这个体验过程大多成为一个让游客防不胜防的跳坑过程,结果往往是搬石头砸自己脚。只有做到物有所值,甚至超值,诚实经营,才有可能迈向百年基业的大舞台。
第三,资产金融化。这是投资行为,许多投资者在冲动之下不小心掉水里了,也有因运作资本、运作项目而掉进坑的。这是一个专业的、依法的过程,需要专业水平和法律保驾护航。
为什么会有许多前赴后继的投资人,核心是没有找到运营的两大底层逻辑。
一是资本运营的逻辑。需要找到景区合理的生钱资产和耗钱资产的黄金分割线,手握这条黄金分割线就掌握了主动权,这才是核心密码。
二是经营人性的逻辑。游客只会为舒服买单,旅游业是经营快乐的产业,经营舒服的产业,能否把握好这个命门,成为运营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