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哈你人1300年的盛世美颜
哈尼梯田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特殊地理气候同垦共创的梯田农耕文明奇观,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其特色核心资源为“森林 - 水系 - 梯田 - 村寨”,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千年红米种植技艺与 “昂玛突” 节等传统农耕仪式构成活态文化链。
其旅游发展注重对梯田景观、农耕文化及民族文化的综合展示。通过开发梯田观光、农耕体验(如插秧、收割体验)、民俗节庆参与(如哈尼族十月年等)等旅游项目,让游客深入感受哈尼梯田系统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通过《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划定核心保护区,累计投入 31.99 亿元用于生态修复和基础设施建设,2024 年出台稻作农业补贴政策,对种田农户给予生态补助。当地成立旅游合作社,村民以梯田、房屋等入股,参与旅游经营与服务,共享旅游收益,极大地提高了村民保护梯田与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梯田红米” 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与钟薛高联名产品年销售额超 2000 万元。
2.广西龙胜龙脊梯田——从荒野走向世界
龙脊梯田历史悠久,景观壮美,以壮族、瑶族文化为核心,拥有 “中国长发第一村” 黄洛瑶寨等非遗活态传承地,梯田景观与民族建筑融合度高。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一田生五金” 模式(租金、股金、薪金、保障金、福利金)为社区利益共享标杆。
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龙脊梯田形成了 “企业 + 梯田 + 农户” 的发展模式。景区从营收中提取 10% 用于村寨分红,2024 年 9 个村寨获得 1278.6 万元分红,大寨村户均分红 2.46 万元。企业对景区进行整体规划、包装与运营,农户以梯田入股获得分红,同时参与农家乐经营、旅游服务等工作。景区注重生态保护与民俗文化传承,恢复森林植被,治理污水,保护传统吊脚楼建筑,举办开耕节、晒衣节等民俗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梯田美景,体验少数民族风情,实现了生态、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3.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秦时壮美今犹在
紫鹊界梯田凭借独特的自流灌溉系统闻名遐迩,全球唯一的纯岩隙水自流灌溉系统,被列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天下大旱,此地有收” 的抗旱能力为核心卖点。同时也是梅山文化发源地,傩狮舞、草龙舞等非遗与梯田景观深度融合。
从这些成功案例可以看出,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发展需要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将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让居民深度参与并从中受益,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文化传承。
二、关于不同类型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思考
前面总结的多是以梯田景观特色突出的区域,天然旅游核心吸引物基因相对较好,种植、养殖、游牧、立体生态、山地林果等其他五类农业文化遗产都承载着独特的生产智慧与文化基因,在这里讨论下不太成熟的思考
(一)种植类遗产:深耕 “作物 + 文化” 双 IP,构建沉浸式农耕叙事
核心价值:以古茶园、古稻田、珍稀作物种植系统为代表,聚焦 “一粒种子的传承”,挖掘作物培育技艺、传统农谚、祭祀习俗等文化符号。
重点创新产品体验。开发 “作物溯源之旅”,如浙江会稽山古香榧群的 “千年香榧林探秘”,串联古树认养、手工炒制体验、榧香宴品鉴等环节,形成 “种植 — 加工 — 消费” 全链条体验。针对都市亲子客群,推出 “迷你农田计划”,提供小块土地租赁,配套种植手册、专家远程指导,成熟季可选择现场收割或委托加工成定制农产品(如专属 LOGO 包装的稻米、蜂蜜)。
场景创新:在陕西佳县古枣林等遗产地,搭建 “农谚长廊” 与 “节气工坊”,结合二十四节气开展播种仪式、驱虫祈福等民俗活动,用 AR 技术还原《齐民要术》等典籍中的种植场景。打造 “夜间农耕剧场”,通过光影投影展现传统灌溉工具(如龙骨水车)运作原理,配合民谣演唱、农事故事脱口秀,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开设 “传统育种课堂”,邀请非遗传承人演示选种、浸种、育苗技艺,游客可带走自育秧苗,形成 “体验 — 传播 — 复购” 闭环。
(二)养殖类遗产:从 “观畜禽” 到 “悟共生”,解码人与动物的协作智慧
核心价值:以青田稻鱼共生、安徽黄山臭鳜鱼腌制系统等为代表,突出 “生态循环” 与 “技艺传承”,展现养殖与加工、农业与商贸的关联。
设计 “渔耕一日” 深度体验:在青田遗产地,游客清晨随渔民放鱼篓、巡田埂,学习 “稻田养鱼” 水质调控技巧,午后参与田鱼干晾晒、瓯绣鱼纹手帕制作,晚间品尝稻鱼共生宴,形成 “生产 — 加工 — 文化” 立体体验。
开发 “畜牧文化主题民宿”,如内蒙古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养殖系统,客房以驼毛毡装饰,提供挤驼奶、搓驼毛绳、驼具制作等亲子活动,配套骆驼骑行穿越戈壁线路。
场景创新:建设 “养殖技艺活态馆”,通过透明化养殖车间展示传统畜禽品种(如北京油鸡、金华两头乌)的选育过程,设置 “兽医诊所体验区”,游客可模拟诊断畜禽常见疾病,科普传统畜牧医学知识。
在太湖三白(银鱼、白鱼、白虾)养殖系统区域,打造 “水上渔市” 浮动平台,重现古法捕捞、渔歌对唱、船头交易场景,结合夜间渔火表演,还原《太湖备考》中的渔业盛景。
(三)游牧类遗产:从 “草原观光” 到 “文化认同”,重构流动的生活美学
核心价值:以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新疆哈萨克族游牧文化为代表,聚焦 “逐水草而居” 的生态智慧与游牧民族的精神世界。
设计 “四季转场跟牧之旅”,游客随牧民体验春季接羔、夏季避暑、秋季打草、冬季越冬的完整转场周期,参与搭建蒙古包、挤马奶、制作奶酒等核心生产环节,入住移动毡房,感受 “迁徙即生活” 的哲学。
开发 “游牧艺术研学营”,邀请民间艺人教授马头琴制作、呼麦演唱、毡绣技艺,结合天文历法讲座,解读游牧民族如何通过星象确定迁徙路线,深化文化认知。
场景创新:在草原核心区打造 “游牧文明博览园”,通过实景沙盘演示不同季节牧场的水源、草场分布,展示古代草原丝绸之路的商旅往来;设置 “星空观测站”,结合游牧民族的星座传说,开展观星夜游。
举办 “游牧生活周” 主题活动,复原传统那达慕大会中的 “男儿三艺”(摔跤、赛马、射箭),增设 “女子三艺”(挤奶、鞣皮、刺绣)体验区,强调性别平等的游牧文化内涵。
文创与体验:开发 “游牧符号” 系列文创,如蒙古包榫卯积木、马头琴造型 U 盘;推出 “游牧美食盲盒”,包含奶嚼口、风干肉等特色食品,附制作工艺漫画手册。设计 “牧民日记” 沉浸式剧本杀,游客扮演不同角色(如牧马人、部落首领),通过完成放牧、交易、防灾等任务,理解游牧社会的协作机制与生态伦理。
(四)立体生态类遗产:从 “景观观赏” 到 “系统认知”,传递人与自然的共生密码
核心价值:以兴化垛田、福建安溪铁观音茶 - 林复合系统为代表,展现 “多层次利用、无废弃物循环” 的生态农业智慧。
旅游产品:推出 “立体农业探秘线”,在兴化垛田景区,游客乘木船穿行于千垛花田,观察 “上农下渔” 的立体种养模式,参与采摘菱角、捕捞小龙虾,体验 “垛田宴”(全湖鲜料理),理解 “挖泥成垛、堆垛为田” 的生存智慧。
开发 “生态工程师” 职业体验,在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游客跟随茶农学习 “茶 - 林 - 鸟” 共生系统的维护:给古茶树驱虫、为遮阴树修枝、在茶园间铺设防草布,亲身实践生物防治技术。
在贵州从江稻鱼鸭复合系统区域,打造 “梯田交响” 光影秀,通过水面倒影、田埂灯带勾勒立体种养轮廓,配合苗族古歌演唱,诠释 “一水三用、一田多收” 的生态韵律。
(五)山地林果类遗产:从 “采摘乐园” 到 “康养秘境”,激活山林的多元价值
核心价值:以云南漾濞核桃古树群、山东肥城桃文化系统为代表,融合 “林果经济、山地景观、养生文化”,展现 “靠山吃山、精耕细作” 的山地农业智慧。
打造 “林果四季漫游记”,春季在肥城参与桃花节(赏花、品桃花酿),夏季在漾濞体验核桃林徒步(识别古树品种、学习核桃嫁接),秋季采摘节设计 “果树认养成果兑换”(凭认养证书优先采摘),冬季推出 “林果养生宴”(核桃药膳、桃胶炖品),形成全季候体验。
开发 “山林疗愈” 主题产品,在浙江龙泉山 - 凤阳山珍稀植物及森林系统,设置森林氧吧冥想区、古树能量场解读(结合中医五行理论)、树汁采集与手工皂制作,满足都市人康养需求。
开发 “林果记忆” 系列文创,如核桃壳雕刻、桃核手串、梨木梳等手工艺品;推出 “山林味道” 礼盒,组合林果干、果酱、古树茶,附产地故事二维码。
举办 “林果文化高峰论坛”,邀请农学家、非遗传承人、文旅开发者共话山地农业保护,设置 “游客开放麦” 环节,收集公众对遗产保护的创意建议,增强参与感。
(六)梯田类遗产:从 “视觉震撼” 到 “文化解码”,讲好方寸田埂上的文明史诗
核心价值:以红河哈尼梯田、龙胜龙脊梯田为代表,聚焦 “山田共生、水网循环、民族协作”,展现人类改造自然的集体智慧。
旅游产品:设计 “梯田建造师” 深度体验,游客跟随哈尼族 “摩匹”(祭司)参与梯田水系清理、田埂修复,学习 “木刻分水”“水沟冲肥” 等传统技术,夜晚参加 “祭田神” 仪式,理解 “森林 — 村寨 — 梯田 — 水系” 四素同构的生态逻辑。
开发 “梯田摄影进阶营”,按季节设置主题(春之镜、夏之绿、秋之金、冬之雪),配备当地向导解读最佳拍摄机位、光影变化规律,结合梯田农耕节庆(如开秧门、尝新节),拍摄人文与自然交融的纪实作品。
场景创新:在梯田核心区打造 “大地艺术博物馆”,利用田埂线条设计灯光装置艺术,举办梯田国际艺术节,邀请艺术家以稻草、泥土为材料创作装置作品,形成 “流动的艺术展”。推出 “梯田肌理” 系列文创,如梯田造型茶具、田埂曲线项链。
三、关键实施路径:以 “保护 — 发展 — 共享” 为三角锚点
建立遗产分级体验体系:针对核心保护区(如古作物原生地),设计 “限量预约 + 专业导览” 的深度体验;外围拓展区开发大众化项目(如亲子农场、文创市集),避免过度商业化。
培育 “遗产主人” 角色:借鉴哈尼梯田 “旅游合作社” 模式,让村民担任讲解员、民宿主、手工艺导师,将传统技艺转化为服务能力,确保 70% 以上旅游收益反哺社区与遗产保护。
构建 “数字孪生” 保护机制:为每项遗产建立三维数据库,记录作物品种、灌溉系统、民俗活动等信息,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旅游收益分配透明化,同时为游客生成 “遗产探访数字证书”。
联动 “大农业 + 大文旅”:与农产品地理标志(如五常大米、平谷大桃)、非遗项目(如苗绣、木版年画)跨界融合,开发 “遗产地严选” 伴手礼,通过直播电商扩大影响力。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本质,是让 “活着的遗产” 与 “前行的时代” 对话。沉浸式体验成为遗产保护最生动的传播力。坚守 “保护为基、体验为桥、共享为本”,才能让 188 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真正成为可触摸、可感知、可传承的文明印记。
附:188家农业文化遗产
序号 |
区域名称 |
数量 |
遗产名称 |
遗产类型 |
认定年份 |
备注 |
1 |
浙江省 |
17 |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
复合种养类 |
2013 |
2005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2 |
浙江省 |
|
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 |
古树群类 |
2013 |
2013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3 |
浙江省 |
|
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系统 |
茶叶类 |
2014 |
|
4 |
浙江省 |
|
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 |
复合种养类 |
2014 |
2017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5 |
浙江省 |
|
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 |
干果类 |
2014 |
2022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6 |
浙江省 |
|
浙江仙居杨梅栽培系统 |
水果类 |
2015 |
2023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7 |
浙江省 |
|
浙江云和梯田农业系统 |
梯田类 |
2015 |
|
8 |
浙江省 |
|
浙江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 |
水产类 |
2017 |
|
9 |
浙江省 |
|
浙江宁波黄古林蔺草-水稻轮作系统 |
耕作制度类 |
2019 |
|
10 |
浙江省 |
|
浙江安吉竹文化系统 |
干果类 |
2019 |
|
11 |
浙江省 |
|
浙江黄岩蜜橘筑墩栽培系统 |
水果类 |
2019 |
|
12 |
浙江省 |
|
浙江开化山泉流水养鱼系统 |
水产类 |
2019 |
|
13 |
浙江省 |
|
浙江缙云菱白一麻鸭共生系统 |
复合种养类 |
2021 |
|
14 |
浙江省 |
|
浙江桐乡蚕桑文化系统 |
复合种养类 |
2021 |
|
15 |
浙江省 |
|
浙江吴兴溇港圩田农业系统 |
灌溉工程类 |
2023 |
|
16 |
浙江省 |
|
浙江东阳元胡水稻轮作系统 |
耕作制度类 |
2023 |
|
17 |
浙江省 |
|
浙江天台乌药林下栽培系统 |
药材类 |
2023 |
|
18 |
四川省 |
11 |
四川江油辛夷花传统栽培体系 |
花卉类 |
2014 |
|
19 |
四川省 |
|
四川苍溪雪梨栽培系统 |
水果类 |
2015 |
|
20 |
四川省 |
|
四川美姑苦荞栽培系统 |
粮食类 |
2015 |
|
21 |
四川省 |
|
四川盐亭嫘祖蚕桑生产系统 |
复合种养类 |
2017 |
|
22 |
四川省 |
|
四川名山蒙顶山茶文化系统 |
茶叶类 |
2017 |
|
23 |
四川省 |
|
四川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 |
湖泊湿地类 |
2019 |
|
24 |
四川省 |
|
四川宜宾竹文化系统 |
干果类 |
2019 |
|
25 |
四川省 |
|
四川石渠扎溪卡游牧系统 |
草原游牧类 |
2019 |
|
26 |
四川省 |
|
四川北川苔子茶复合栽培系统 |
茶叶类 |
2023 |
|
27 |
四川省 |
|
四川高坪蚕桑文化系统 |
复合种养类 |
2023 |
|
28 |
四川省 |
|
四川筠连山地茶文化系统 |
茶叶类 |
2023 |
|
29 |
江苏省 |
10 |
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 |
湖泊湿地类 |
2013 |
2014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30 |
江苏省 |
|
江苏泰兴银杏栽培系统 |
水果类 |
2015 |
|
31 |
江苏省 |
|
江苏高邮湖泊湿地农业系统 |
湖泊湿地类 |
2017 |
|
32 |
江苏省 |
|
江苏无锡阳山水蜜桃栽培系统 |
水果类 |
2017 |
|
33 |
江苏省 |
|
江苏吴中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 |
茶叶类 |
2019 |
|
34 |
江苏省 |
|
江苏宿豫丁嘴金针菜生产系统 |
蔬菜类 |
2019 |
|
35 |
江苏省 |
|
江苏启东沙地圩田农业系统 |
灌溉工程类 |
2021 |
|
36 |
江苏省 |
|
江苏吴江蚕桑文化系统 |
复合种养类 |
2021 |
|
37 |
江苏省 |
|
江苏吴中传统水生蔬菜栽培系统 |
蔬菜类 |
2023 |
|
38 |
江苏省 |
|
江苏吴江基塘农业系统 |
复合种养类 |
2023 |
|
39 |
山东省 |
10 |
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 |
古树群类 |
2014 |
2018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40 |
山东省 |
|
山东枣庄古枣林 |
古树群类 |
2015 |
|
41 |
山东省 |
|
山东乐陵枣林复合系统 |
古树群类 |
2015 |
|
42 |
山东省 |
|
山东章丘大葱栽培系统 |
蔬菜类 |
2017 |
|
43 |
山东省 |
|
山东泰安汶阳田农作系统 |
耕作制度类 |
2019 |
|
44 |
山东省 |
|
山东莱阳古梨树群系统 |
古树群类 |
2021 |
|
45 |
山东省 |
|
山东峄城石榴种植系统 |
水果类 |
2021 |
|
46 |
山东省 |
|
山东昌邑山阳大梨栽培系统 |
水果类 |
2023 |
|
47 |
山东省 |
|
山东平邑金银花—山楂复合系统 |
花卉类 |
2023 |
|
48 |
山东省 |
|
山东临清黄河故道古桑树群 |
古树群类 |
2023 |
|
49 |
湖南省 |
9 |
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 |
梯田类 |
2013 |
2018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50 |
湖南省 |
|
湖南新晃侗藏红米种植系统 |
粮食类 |
2014 |
|
51 |
湖南省 |
|
湖南新田三味辣椒种植系统 |
蔬菜类 |
2017 |
|
52 |
湖南省 |
|
湖南花垣子腊贡米复合种养系统 |
复合种养类 |
2017 |
|
53 |
湖南省 |
|
湖南安化黑茶文化系统 |
茶叶类 |
2019 |
|
54 |
湖南省 |
|
湖南保靖黄金寨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
茶叶类 |
2019 |
|
55 |
湖南省 |
|
湖南永顺油茶林农复合系统 |
林粮复合类 |
2019 |
|
56 |
湖南省 |
|
湖南龙山油桐种植系统 |
药材类 |
2021 |
|
57 |
湖南省 |
|
湖南洪江山地香稻栽培文化系统 |
粮食类 |
2023 |
|
58 |
安徽省 |
8 |
安徽寿县芍陂(安丰塘)及灌区农业系统 |
灌溉工程类 |
2015 |
|
59 |
安徽省 |
|
安徽休宁山泉流水养鱼系统 |
水产类 |
2015 |
|
60 |
安徽省 |
|
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 |
蔬菜类 |
2017 |
2023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61 |
安徽省 |
|
安徽黄山太平猴魁茶文化系统 |
茶叶类 |
2017 |
|
62 |
安徽省 |
|
安徽太湖山地复合农业系统 |
复合种养类 |
2021 |
|
63 |
安徽省 |
|
安徽义安凤丹栽培系统 |
药材类 |
2023 |
|
64 |
安徽省 |
|
安徽青阳九华黄精栽培系统 |
药材类 |
2023 |
|
65 |
安徽省 |
|
安徽歙县梯地茶园系统 |
茶叶类 |
2023 |
|
66 |
安徽省 |
8 |
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 |
古树群类 |
2013 |
2013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67 |
安徽省 |
|
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 |
粮食类 |
2014 |
2023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68 |
安徽省 |
|
河北涉县旱作梯田系统 |
梯田类 |
2014 |
2022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69 |
安徽省 |
|
河北迁西板栗复合栽培系统 |
粮食类 |
2017 |
|
70 |
安徽省 |
|
河北兴隆传统山楂栽培系统 |
药材类 |
2017 |
|
71 |
安徽省 |
|
河北赵县古梨园 |
古树群类 |
2023 |
|
72 |
安徽省 |
|
河北涿鹿龙眼葡萄栽培系统 |
水果类 |
2023 |
|
73 |
安徽省 |
|
河北泊头古桑林 |
古树群类 |
2023 |
|
74 |
江西省 |
8 |
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 |
粮食类 |
2013 |
2010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75 |
江西省 |
|
江西崇义客家梯田系统 |
梯田类 |
2014 |
2018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76 |
江西省 |
|
江西南丰蜜橘栽培系统 |
水果类 |
2017 |
|
77 |
江西省 |
|
江西广昌莲作文化系统 |
蔬菜类 |
2017 |
|
78 |
江西省 |
|
江西泰和乌鸡林下生态养殖系统 |
耕作制度类 |
2019 |
|
79 |
江西省 |
|
江西横峰葛栽培生态系统 |
药材类 |
2019 |
|
80 |
江西省 |
|
江西浮梁茶文化系统 |
茶叶类 |
2021 |
|
81 |
江西省 |
|
江西湖口大豆栽培系统 |
粮食类 |
2023 |
|
82 |
云南省 |
8 |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 |
梯田类 |
2013 |
2010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83 |
云南省 |
|
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
茶叶类 |
2013 |
2012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84 |
云南省 |
|
云南漾濞核桃-作物复合系统 |
林粮复合类 |
2013 |
|
85 |
云南省 |
|
云南广南八宝稻作生态系统 |
粮食类 |
2014 |
|
86 |
云南省 |
|
云南剑川稻麦复种系统 |
粮食类 |
2014 |
|
87 |
云南省 |
|
云南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
茶叶类 |
2015 |
|
88 |
云南省 |
|
云南腾冲槟榔江水牛养殖系统 |
畜产类 |
2017 |
|
89 |
云南省 |
|
云南文山三七种植系统 |
药材类 |
2021 |
|
90 |
福建省 |
7 |
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 |
茶叶类 |
2013 |
2014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91 |
福建省 |
|
福建尤溪联合梯田 |
梯田类 |
2013 |
2018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92 |
福建省 |
|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 |
茶叶类 |
2014 |
2022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93 |
福建省 |
|
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 |
茶叶类 |
2017 |
|
94 |
福建省 |
|
福建松溪竹蔗栽培系统 |
水果类 |
2021 |
|
95 |
福建省 |
|
福建长乐番薯种植系统 |
粮食类 |
2023 |
|
96 |
福建省 |
|
福建武夷岩茶文化系统 |
茶叶类 |
2023 |
|
97 |
广东省 |
7 |
广东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 |
茶叶类 |
2014 |
|
98 |
广东省 |
|
广东佛山基塘农业系统 |
复合种养类 |
2019 |
|
99 |
广东省 |
|
广东岭南荔枝种植系统(增城、东莞) |
水果类 |
2019 |
|
100 |
广东省 |
|
广东海珠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 |
湖泊湿地类 |
2021 |
|
|
广东省 |
|
扩展项目:广东岭南荔枝种植系统(茂名) |
水果类 |
2021 |
|
101 |
广东省 |
|
广东增城丝苗米文化系统 |
粮食类 |
2023 |
|
102 |
广东省 |
|
广东南雄水旱轮作系统 |
耕作制度类 |
2023 |
|
103 |
广东省 |
|
广东饶平单丛茶文化系统 |
茶叶类 |
2023 |
|
104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7 |
广西龙胜龙脊梯田系统 |
梯田类 |
2014 |
2018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105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
广西隆安壮族“那文化”稻作文化系统 |
粮食类 |
2015 |
|
106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
广西恭城月柿栽培系统 |
水果类 |
2017 |
|
107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
广西横县茉莉花复合栽培系统 |
花卉类 |
2019 |
|
108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
广西桂西北山地稻鱼复合系统 |
复合种养类 |
2021 |
|
109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
广西永福罗汉果栽培系统 |
药材类 |
2023 |
|
110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
广西苍梧六堡茶文化系统 |
茶叶类 |
2023 |
|
111 |
内蒙古自治区 |
7 |
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 |
旱作类 |
2013 |
2012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112 |
内蒙古自治区 |
|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 |
草原游牧类 |
2014 |
2022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113 |
内蒙古自治区 |
|
内蒙古伊金霍洛农牧生产系统 |
复合种养类 |
2017 |
|
114 |
内蒙古自治区 |
|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 |
畜产类 |
2019 |
|
115 |
内蒙古自治区 |
|
内蒙古武川燕麦传统旱作系统 |
旱作类 |
2021 |
|
116 |
内蒙古自治区 |
|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游牧生产系统 |
草原游牧类 |
2021 |
|
117 |
内蒙古自治区 |
|
内蒙古库伦荞麦旱作系统 |
旱作类 |
2023 |
|
118 |
陕西省 |
6 |
陕西佳县古枣园 |
古树群类 |
2013 |
2014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119 |
陕西省 |
|
陕西凤县大红袍花椒栽培系统 |
香料类 |
2017 |
|
120 |
陕西省 |
|
陕西蓝田大杏种植系统 |
水果类 |
2017 |
|
121 |
陕西省 |
|
陕西临潼石榴种植系统 |
水果类 |
2019 |
|
122 |
陕西省 |
|
陕西汉阴凤堰稻作梯田系统 |
梯田类 |
2021 |
|
123 |
陕西省 |
|
陕西府谷海红果栽培系统 |
水果类 |
2023 |
|
124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6 |
新疆吐鲁番坎儿井农业系统 |
灌溉工程类 |
2013 |
|
125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
新疆哈密市哈密瓜栽培与贡瓜文化系统 |
水果类 |
2014 |
|
126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
新疆奇台旱作农业系统 |
旱作类 |
2015 |
|
127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
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布哈农业系统 |
灌溉工程类 |
2017 |
|
128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
新疆叶城核桃栽培系统 |
干果类 |
2023 |
|
129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
新疆昭苏草原马牧养系统 |
草原游牧类 |
2023 |
|
130 |
贵州省 |
5 |
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 |
复合种养类 |
2013 |
2011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131 |
贵州省 |
|
贵州花溪古茶树与茶文化系统 |
古树群类 |
2015 |
|
132 |
贵州省 |
|
贵州锦屏杉木传统种植与管理系统 |
林粮复合类 |
2019 |
|
133 |
贵州省 |
|
贵州安顺屯堡农业系统 |
灌溉工程类 |
2019 |
|
134 |
贵州省 |
|
贵州兴仁薏仁米栽培系统 |
粮食类 |
2023 |
|
135 |
河南省 |
5 |
河南灵宝川塬古枣林 |
古树群类 |
2015 |
|
136 |
河南省 |
|
河南新安传统樱桃种植系统 |
水果类 |
2017 |
|
137 |
河南省 |
|
河南嵩县银杏文化系统 |
水果类 |
2019 |
|
138 |
河南省 |
|
河南宁陵黄河故道古梨园 |
古树群类 |
2023 |
|
139 |
河南省 |
|
河南林州太行菊栽培系统 |
花卉类 |
2023 |
|
140 |
湖北省 |
5 |
湖北赤壁羊楼洞砖茶文化系统 |
茶叶类 |
2014 |
|
141 |
湖北省 |
|
湖北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统 |
茶叶类 |
2015 |
|
142 |
湖北省 |
|
湖北秭归柑橘栽培系统 |
水果类 |
2023 |
|
143 |
湖北省 |
|
湖北京山稻作文化系统 |
粮食类 |
2023 |
|
144 |
湖北省 |
|
湖北咸宁古桂花树群 |
古树群类 |
2023 |
|
145 |
吉林省 |
5 |
吉林延边苹果梨栽培系统 |
水果类 |
2015 |
|
146 |
吉林省 |
|
吉林柳河山葡萄栽培系统 |
水果类 |
2017 |
|
147 |
吉林省 |
|
吉林九台五官屯贡米栽培系统 |
粮食类 |
2017 |
|
148 |
吉林省 |
|
吉林和龙林下参一芝抚育系统 |
药材类 |
2021 |
|
149 |
吉林省 |
|
吉林长白山人参栽培系统(通化市集安市、白山市抚松县、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 |
药材类 |
2023 |
|
150 |
辽宁省 |
5 |
辽宁鞍山南果梨栽培系统 |
水果类 |
2013 |
|
151 |
辽宁省 |
|
辽宁宽甸柱参传统栽培体系 |
药材类 |
2013 |
|
152 |
辽宁省 |
|
辽宁桓仁京租稻栽培系统 |
粮食类 |
2015 |
|
153 |
辽宁省 |
|
辽宁阜蒙旱作农业系统 |
旱作类 |
2019 |
|
154 |
辽宁省 |
|
辽宁西丰梅花鹿养殖系统 |
畜产类 |
2023 |
|
155 |
重庆市 |
5 |
重庆石柱黄连生产系统 |
药材类 |
2017 |
|
156 |
重庆市 |
|
重庆大足黑山羊传统养殖系统 |
畜产类 |
2019 |
|
157 |
重庆市 |
|
重庆万州红桔栽培系统 |
水果类 |
2019 |
|
158 |
重庆市 |
|
重庆江津花椒栽培系统 |
香料类 |
2023 |
|
159 |
重庆市 |
|
重庆荣昌猪养殖系统 |
畜产类 |
2023 |
|
160 |
北京市 |
4 |
北京平谷四座楼麻核桃生产系统 |
干果类 |
2015 |
|
161 |
北京市 |
|
北京京西稻作文化系统 |
粮食类 |
2015 |
|
162 |
北京市 |
|
北京怀柔板栗栽培系统 |
粮食类 |
2023 |
|
163 |
北京市 |
|
北京门头沟京白梨栽培系统 |
水果类 |
2023 |
|
164 |
甘肃省 |
4 |
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 |
古树群类 |
2013 |
|
165 |
甘肃省 |
|
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 |
复合种养类 |
2013 |
2017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166 |
甘肃省 |
|
甘肃岷县当归种植系统 |
药材类 |
2014 |
|
167 |
甘肃省 |
|
甘肃永登苦水玫瑰农作系统 |
花卉类 |
2015 |
|
168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4 |
宁夏灵武长枣种植系统 |
水果类 |
2014 |
|
169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
宁夏中宁枸杞种植系统 |
药材类 |
2015 |
|
170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
宁夏盐池滩羊养殖系统 |
畜产类 |
2017 |
|
171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
宁夏平原引黄灌溉农业系统(石嘴山市平罗县,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中卫市沙坡头区) |
灌溉工程类 |
2023 |
|
172 |
山西省 |
4 |
山西稷山板枣生产系统 |
水果类 |
2017 |
|
173 |
山西省 |
|
山西阳城蚕桑文化系统 |
复合种养类 |
2021 |
|
174 |
山西省 |
|
山西浑源恒山黄芪栽培系统 |
药材类 |
2023 |
|
175 |
山西省 |
|
山西长治党参栽培系统(长治市平顺县、壶关县) |
药材类 |
2023 |
|
176 |
西藏自治区 |
4 |
西藏当雄高寒游牧系统 |
草原游牧类 |
2021 |
|
177 |
西藏自治区 |
|
西藏乃东青稞种植系统 |
粮食类 |
2021 |
|
178 |
西藏自治区 |
|
西藏芒康葡萄栽培系统 |
水果类 |
2023 |
|
179 |
西藏自治区 |
|
西藏工布江达藏猪养殖系统 |
畜产类 |
2023 |
|
180 |
海南省 |
3 |
海南海口羊山荔枝种植系统 |
水果类 |
2017 |
|
181 |
海南省 |
|
海南琼中山兰稻作文化系统 |
粮食类 |
2017 |
|
182 |
海南省 |
|
海南白沙黎族山兰稻作文化系统 |
粮食类 |
2023 |
|
183 |
黑龙江省 |
2 |
黑龙江抚远赫哲族鱼文化系统 |
水产类 |
2015 |
|
184 |
黑龙江省 |
|
黑龙江宁安响水稻作文化系统 |
粮食类 |
2015 |
|
185 |
天津市 |
2 |
天津滨海崔庄古冬枣园 |
古树群类 |
2014 |
|
186 |
天津市 |
|
天津津南小站稻种植系统 |
粮食类 |
2019 |
|
187 |
上海市 |
1 |
上海金山蟠桃栽培系统 |
水果类 |
2023 |
|
188 |
青海省 |
1 |
青海三江源曲麻莱高寒游牧系统 |
草原游牧类 |
2023 |
|
合计 |
31 |
188 |
188 |
19 |
7 |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