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官方网站!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13985597713
文旅前沿
文旅前沿 您的位置:首页>>洞见文旅>>文旅前沿
安徽长江旅游发展思考
2025-06-12 79 返回列表
前两天写了一篇关于河南黄河旅游发展思考的文章,承蒙朋友们对拙作厚爱,关于河南黄河旅游发展思考建议我搞一篇长江旅游的文章。今天在这里和大家聊一聊长江,可能一提到长江,大家会想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四川段,可能会想到“孤帆远影碧空尽,未见长江天际流”的湖北段,也可能想到现在爆火的“苏超”,散装江苏段。然而,今天我却想聊聊被人低估的安徽段长江旅游。
一、5+4精彩囊括
要聊发展,首先需要明确范围。长江干流经过安徽,主要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以及安庆五市(我们将其命名为核心区)。整体流域范围包含北部滁州、合肥以及南部的宣城、黄山四市(拓展区)。

长江—安徽段是承东启西重要联通带东邻江苏,西接江西、湖北,既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部地区崛起的桥头堡,联动东中部省市协同发展。随着商合杭、杭黄、宁安、合安九、池黄等一批高铁项目建成运营,沿江高铁合武段、宣绩、巢马等高铁项目建设提速,以及沿线通用机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安徽段真正成为长江经济带东西经济发展、产业转移、物流中转的核心纽带

二、名山汇聚、山水交融

在 1100 余公里的江岸线上,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名山如巨龙昂首,皖河、青弋江、太平湖等河流水系似玉带环绕,共同演绎着 "山因水而灵,水因山而秀" 的千年传奇。这里不仅是自然地理的枢纽,更是人文脉络的纽带,每一座山峰都镌刻着历史的印记,每一道水流都滋养着文明的根系。

1.名山巍峨:灵气与文脉的千年积淀

黄山以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的霸气,集天下名山之胜于一身。自唐代佛教传入、宋代文人驻足,黄山便成为精神寄托的圣地 —— 文殊院的晨钟暮鼓与迎客松的千年虬枝相映成趣,300 余处摩崖石刻中,"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 的雄浑擘窠,正是徐霞客 "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 的最佳注脚。这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不仅是花岗岩峰林地貌的教科书,更是中国山水文化的活态博物馆


九华山则以 "佛国仙山" 的庄严,承载着地藏菩萨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的宏愿。99 座山峰如莲花绽放,化城寺作为东晋时期的开山祖寺,寺内保存的明代铜佛与清代藏经,见证着 "香火甲天下" 的盛况。每年农历七月三十,肉身宝殿内的地藏菩萨肉身塔前,来自海内外的信徒顶礼膜拜,梵呗声与山风林涛交融,形成震撼心灵的 spiritual symphony。而山间古刹与苍松翠柏的掩映中,李白 "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 的诗句,更让这座佛教名山兼具了诗性的浪漫 —— 百岁宫的明代无瑕和尚肉身与 "天然睡佛" 的地质奇观,恰是 "佛在心中,山即如来" 的具象诠释。


天柱山的雄奇则带着帝王气象,公元前 106 年,汉武帝在此设台祭天,封其为 "南岳",留下 "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 的《史记》记载。主峰天柱峰如利剑出鞘,海拔 1488.4 米的孤峰上 "孤立擎霄" 四个大字,与山谷流泉摩崖石刻群中王安石 "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 的题刻,共同诉说着自然与人文的对话。这里还是 "皖" 文化的发源地 —— 春秋时期皖国封地在此,"皖山皖水" 的别称沿用至今,汉武帝拜岳台与三国时吴魏对峙的 "皖城" 遗址,让这座 "江淮第一山" 成为历史烽烟的见证者。

2.水脉纵横:滋养与文明的永恒对话

长江安徽段的水系如同大地的毛细血管,水网密布,湿地资源丰富,辐辏皖河、裕溪河、滁河、青弋江、水阳江、秋浦河等主要支流和巢湖、破罡湖、升金湖、大通湖、奎湖、雨山湖、太平湖等重要湖泊,坐拥菜子湖、秋浦河源、平天湖等国家级湿地公园。

皖河作为安庆的母亲河,自大别山南麓奔流而下,在入江口形成的湿地,是白鹤、小天鹅等越冬候鸟的天堂,清代桐城派文人方苞曾在《皖江》中写道 "皖江清浅不胜秋,枫叶芦花两岸愁",将水的柔情与人文的哲思融入一江碧波。青弋江则孕育了千年商埠芜湖,宋代这里便是 "楼台森列" 的漕运重镇,如今西河古镇的青石板路上,依然能听见当年徽商船队 "咿呀" 的摇橹声,江水冲刷出的 "十八踏" 码头,见证着 "江东名邑" 的商贸传奇。


巢湖作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更承载着 "陷巢州,涨庐州" 的古老传说。姥山岛上的文峰塔始建于明崇祯年间,七层八角的塔身刻有李鸿章等晚清重臣的题字,登临塔顶远眺,"气吞吴楚千帆落,影动星河五夜来" 的壮阔,恰是长江水系滋养下江淮文化的生动写照。与巢湖相连的裕溪河曾是 "黄金水道",明代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曾在此补给,如今河畔的运漕古镇依然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商业街,斑驳的门板与麻石路上的车辙,诉说着 "漕运万艘,市肆千重" 的昔日繁华。



2.徽文化的核心承载区

以文房四宝、徽派建筑、新安医学、新安理学、新安画派为代表的徽文化,在此形成完整文化体系。宣笔、徽墨、宣纸、歙砚构筑起中国传统书画的物质根基;徽派建筑以马头墙、天井等元素,创造独特的建筑美学范式;新安医学存世医籍 1250 余种,形成系统的诊疗理论;新安理学承续程朱道统,影响中国思想界数百年;新安画派 "师法自然" 的创作理念,为中国山水画发展注入新活力。

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地

黄梅戏、青阳腔、当涂民歌等国家级非遗在此薪火相传。黄梅戏作为中国五大剧种之一,以通俗易懂的唱词、明快活泼的曲调深受民众喜爱;青阳腔保留明代戏曲 "滚调" 特色,被誉为 "戏曲活化石";当涂民歌以吴语方言传唱,生动记录江南水乡生产生活场景。芜湖铁画等传统技艺,将金属锻造与艺术创作结合,展现独特工艺价值。

4.红色文化的重要策源地

作为新四军抗战核心区域与大别山革命老区,留存丰富红色文化资源。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保存大量抗战时期文件、实物,还原华中抗战指挥中枢历史场景;大别山烈士陵园安葬 2 万余名革命烈士,铭刻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王稼祥纪念园系统展示老一辈革命家的生平事迹,构成完整的红色教育体系。

5.工业文明演进的鲜活样本

从近代工业萌芽到现代产业升级,长江安徽段见证中国工业化进程。马鞍山钢铁工业基地、铜陵有色金属工业等传统工业遗产,记录新中国工业发展足迹;现代化工业博物馆通过实物陈列、场景复原,系统展示工业文明演进;新型智能工厂代表先进制造水平,体现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成果。

6.诗茶文化的交融典范

皖江沿岸深厚的诗词文化与发达的茶叶产业深度融合。自李白、白居易等诗人留下大量咏江诗篇,到宋代 "龙团凤饼" 贡茶闻名遐迩,诗茶文化绵延千年。当代通过茶文化节、诗词研讨等活动,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消费业态。

7.商埠文化的历史见证区

安庆、芜湖等历史商埠城市,承载长江中下游重要商贸记忆。安庆港曾为清代四大米市之一,芜湖港作为 "长江巨埠" 见证近代开埠通商历史;三河古镇、运漕古镇保存完整的明清商业街巷,老字号商铺与传统码头设施,直观呈现古代商埠的繁华图景。

8.科创文化的前沿阵地

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形成新能源汽车、量子信息、空天科技等创新产业集群。"人造太阳"EAST 装置、量子通信 "京沪干线" 等重大科技成果,彰显国际领先的科研实力;新型研发机构与科技企业蓬勃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四、产业良好、禀赋优异

1.经济增长极与区域发展枢纽

2023 年,长江安徽段沿线 9 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2 万亿元,占安徽省总量的 68%,展现出强大的经济集聚效应。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发挥创新引领作用;芜湖凭借制造业优势成为省域副中心。文旅产业方面,合肥、芜湖、黄山旅游总收入位居全省前三,合肥、黄山、安庆旅游接待人次领跑全省,文旅经济已成为重要增长点。同时,沿线城市积极 “融圈进群”,深度参与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及长三角城市群建设,通过产业协同、交通互联、资源共享,不断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

二、世界级文旅资源富集区

长江安徽段坐拥世界级与国家级文旅资源,堪称中华文化的璀璨宝库。文物保护体系完善,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32 处、省级 511 处;非遗传承脉络清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57 个、省级 414 个,从黄梅戏到芜湖铁画,彰显地方特色。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与街区星罗棋布,12 座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城、15 个名镇、46 个名村、460 个中国传统村落及 30 家省级以上历史文化街区,承载千年文明记忆。文博资源丰富,30 家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系统展示地域文化脉络;17 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传承红色基因。

微信截图_20250612092134

微信截图_20250612092157

一是资源重构:打破行政壁垒,构建 “一轴五翼” 全域网络

长江安徽段的文旅资源呈现 “大分散、小聚集” 特征,9 个地市各有王牌却缺乏联动。马鞍山采石矶的诗意山水、芜湖方特的欢乐 IP、铜陵铜文化的工业遗产、池州九华山的禅意康养、安庆天柱山的地质奇观,看似各自精彩,却因行政区划形成 “资源孤岛”破局关键在于构建 “一轴五城” 空间矩阵:以长江水道为发展主轴,串联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五大核心城市,每个城市根据资源禀赋打造特色文旅极 —— 安庆主打 “皖江文化溯源”,池州聚焦 “禅意康养度假”,铜陵深挖 “青铜工业研学”,芜湖强化 “欢乐创意体验”,马鞍山突出 “生态诗意栖居”。同时,向北联动合肥科创文旅、滁州田园风光,向南整合黄山世界遗产、宣城徽派古村、池州生态湿地,形成 “水陆空立体联动、古今今辉映” 的全域旅游网络。

二是产品创新:从 “观光打卡” 到 “深度沉浸” 的业态升级
当前长江安徽段旅游仍以传统观光为主,游船产品同质化、文化体验浅层化。游客对 “长江” 的认知停留在 “乘船看江景”,缺乏与皖江文化的深度互动。
1) 水上体验:从 “渡江工具” 到 “水上生活方式”
邮轮度假开发 “皖江三日游” 产品,白天停靠采石矶、九华山等景点,夜晚在邮轮上举办黄梅戏专场、徽菜美食宴,打造 “移动的皖江文化体验馆”。串联安庆天柱山、池州九华山、铜陵大通古镇、芜湖古城、马鞍山采石矶等重点景区,以重点景区辐射周边景区,发展以重点景区为核心、特色文化为主线的城市深度游。建议长江安徽段沿线地市加强省外邮轮合作,有条件的地市融入省外水上旅游路线,加大池州与武汉、上海等地邮轮合作力度,提高沿线邮轮停靠频次,推动马鞍山与南京省际短途游线落地
主题水上运动在裕溪河、秋浦河等支流开发皮划艇溯溪、龙舟竞渡、水上飞人等项目,结合沿岸古村落打造 “水上运动 乡村民宿” 套餐,吸引年轻客群。加强与运动协会、俱乐部联盟等组织的合作,开发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水上运动赛事,借鉴“苏超”“村超”成功经验,以群众运动为导向,打造安徽运动品牌,如江淮水上争霸赛等,像宣城市、芜湖市、池州市可依托裕溪河、青弋江、秋浦河,发展龙舟赛、游泳赛等水上运动品牌赛事
沉浸式演艺,开发水幕灯光秀、水上主题沉浸式实景剧演艺演出、长江主题水上光影展示、水上演绎等,以李白诗歌、徽商故事为脚本,通过NPC互动让游客 “穿越” 到皖江繁华年代。
2)文化体验:让千年皖江文化可触摸、可参与
考古盲盒研学:在凌家滩遗址开发 “史前文明探索” 项目,游客可亲手挖掘模拟考古坑,体验玉器制作,深度了解 5300 年前的长江文明。
徽派生活美学沉浸:在宏村、西递等古村落推出 “徽商一日” 体验,游客可穿着古装参与票号经营、徽菜制作、徽州三雕,入住百年徽派民居,感受 “活态的徽州文化”,开发“跟着短剧去旅行”项目。
工业遗产重生:将铜陵铜官山 1978 文创园、芜湖老船厂改造为 “长江工业博物馆”,设置铜器锻造、轮船模型制作等互动项目,展现长江工业文明演进。
3)城市旅游地标优化
重点针对安庆古城街区历史文化街区、池州贵池区皖南民宿文化街区、安庆大南门特色文化街、芜湖中山路步行街升级改造、池州皖南国际会展城、芜湖滨江1876夜市街区、黄山谭家桥商业中心等产业基础相对较好区域,围绕城市商圈、商业综合体,大力发展首店经济、节庆经济.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充分应用美术、艺术、潮玩元素,塑造历史文化街区、中央商务区、滨水活动区等特色风貌。建设骑行道、游憩道、郊野公园等休闲空间,培育一批城市“微度假”“微旅游”空间。
利用好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李白诗歌节、长江文化艺术交流周等节庆活动品牌影响力,以“票根经济”为切入点,推进节庆展会与旅游、休闲、娱乐、餐饮等产业有效衔接。
挖掘城市周边村落田园、民风民俗、节庆展赛等资源,大力发展摄影旅游,打造摄皖派特色影旅游精品路线。打造一批“最佳摄影点”,推出一批风光摄影、文化摄影、科技摄影、工业摄影、乡村摄影等网红打卡点。谋划好地方特色旅拍服务,引进培育专业摄影工作室,开设摄影文化主题酒店、民宿。
三是品牌突围:构建如“快乐美皖·魅力长江”易于传播、有记忆点的IP。
1)视觉提炼,打造“皖江蓝”标识
设计统一的 “快乐美皖” 视觉体系:以青弋江的清澈蓝为主色调,融合马头墙、宣纸纹理等元素,打造辨识度高的品牌 LOGO。在沿岸城市打造 “皖江蓝” 打卡点,如马鞍山长江不夜城的蓝色灯光秀、芜湖滨江的蓝色艺术装置,形成 “提到长江蓝,就想到安徽段” 的联想。开发一批安徽元素的长江文化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特色伴手礼等系列产品。
2)快乐美皖系列主题产品
针对亲子客群,以“跟着课本去打卡”为主题,策划节假日、寒暑假系列研学产品,如将文房四宝与长江元素结合,推出 “长江徽墨”“皖江宣纸” 等高端文创,在景区设置 “活字印刷体验”等产品。“守护美丽长江主题研学旅游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文化研学基地研学活动与线路。
针对康养人群,在天柱山康养小镇、岳西国际养生文化产业园、石台硒水文化康养产业园、青阳徽苑文化展示和康养中心、青阳礼貌山旅游等基地丰富森林康养、温泉养生、医疗健康、美容养颜、康养膳食等康养产品。

3)节庆营销:打造 “快乐美皖” 年度盛典

长江文化旅游节:包含长江主题非遗展演、国际邮轮嘉年华、皖江美食节等板块,邀请长三角游客共赴 “长江之约”。

皖江摄影大赛:发起 “发现长江之美” 全球摄影征集,优秀作品用于文旅宣传,同时在景区设置 “网红摄影点”,引导游客自发传播。

四是交通提升,构建 “快进慢游” 立体网络

制约长江安徽段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交通衔接不畅。游客从合肥到安庆需 3 小时车程,长江游船与陆地交通接驳不便。需构建 “三位一体” 交通网络:

1)水上交通:加密长江游船航线

开通 “安庆 — 马鞍山” 每日定时游船,设置 “皖江文化号”“生态康养号” 等主题游船,提供 “船票 景区门票” 套票。

开发支流精品航线,如 “秋浦河诗意之旅”“青弋江古村之旅”,让游客深度体验长江支流魅力。

2)陆地交通:打造皖江风景道

升级沿江公路为 “皖江风景道”,设置观景台、房车营地、骑行道,串联所有景区,形成 “车在画中行” 的自驾体验。

开通 “长江文旅专线” 大巴,从合肥、南京、杭州直达核心景区,实现 “高铁 大巴” 无缝衔接。

3)空中交通:发展低空旅游网络

在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景区建设直升机起降点,开发 “空中看长江” 项目,15 分钟即可从黄山飞到太平湖,俯瞰长江安徽段全貌。

推出 “皖江低空旅游通票”,包含直升机观光、热气球体验等,吸引高端游客。

五是运营保障

文旅发展离不开优质运营。建议成立 “长江安徽段文旅发展联盟”,由政府牵头、企业参与,统一规划、联合营销。

长江安徽段的文旅发展,不仅是一条水道的开发,更是千年皖江文化的当代诠释。当游客能在采石矶 “复刻” 李白的诗意,在九华山体验禅意康养,在铜陵感受工业文明,在黄山邂逅世界遗产,这条黄金水道才能真正成为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的文旅标杆。未来的长江安徽段,将不仅是地理上的长江岸线,更是心灵上的文化长廊、度假天堂。

二维码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手机:13385115581 电话:13985597713 邮箱:2507604031@qq.com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中央商务区6栋16楼1-5号
Copyright © 2025 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贵州大观治成规划设计院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4018784号-1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3842号